百词典

《题秋雨堂》

时间: 2025-04-23 05:55:53

诗句

太宗之治万国新,梯山航海来珠珍。

当时宝藏尽充溢,暇日从容延近臣。

君无骄吝臣不谄,博哉仁言吾所闻。

乃知不能正君者,虽有议论徒纷纷。

至今华堂扁秋雨,衮衮积善归云仍。

谁能岁晚事斯语,堂中主人丞相孙。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5:55:53

原文展示:

题秋雨堂
太宗之治万国新,
梯山航海来珠珍。
当时宝藏尽充溢,
暇日从容延近臣。
君无骄吝臣不谄,
博哉仁言吾所闻。
乃知不能正君者,
虽有议论徒纷纷。
至今华堂扁秋雨,
衮衮积善归云仍。
谁能岁晚事斯语,
堂中主人丞相孙。

白话文翻译:

在太宗的治理下,四方的国家都焕然一新,
通过山川和海洋,珍珠和珍宝源源而来。
那个时代的财富充盈而至,
闲暇时光里,我从容地接见近臣。
君主不骄傲吝啬,臣子不阿谀奉承,
仁义的言辞真是博大无边,我所听闻。
于是我才知道,不能纠正君主的人,
即使有再多的议论也是徒劳纷纷。
直到今天,华堂仍在秋雨中,
经过积善的光辉,依旧归云缭绕。
谁能在岁末之际谈论这些话,
堂中的主人是丞相孙。

注释:

  • 太宗:指宋太宗赵光义,位于宋朝的第二位皇帝,他的治国理念和政策都被后人称道。
  • 华堂:指华美的堂屋,象征地位和权威。
  • 衮衮:形容衣服的华丽,常用于形容帝王或显贵之人。
  • 丞相孙:可能指代历史上某位丞相,暗指其聪明才智和卓越的政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蔡楠,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他在诗词创作上有一定的成就。其作品多反映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状况,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创作背景:

这首《题秋雨堂》是蔡楠在秋雨时节写的,可能是因时节的变化而引发的对时局的思考。诗中提到的太宗时期,反映了作者对理想治国理念的追求和对历史的思索。

诗歌鉴赏:

《题秋雨堂》是一首颇具历史感和哲理思考的诗作。开篇以太宗治国的盛景为引,展示了一个富饶而繁荣的国家面貌,诗人通过“梯山航海来珠珍”的描绘,生动地呈现了大宋国的繁荣与开放。这种繁荣不仅体现在物质财富上,更多的是在于人心的归向和君臣之间的良好关系。诗中提到“君无骄吝臣不谄”,体现出理想政治的核心——君主应宽厚待人,臣子亦应忠诚不谄,二者和谐共存,方能实现真正的治理。

然而,诗人也并不掩饰现实的困境,指出即使有众多议论,也未必能纠正君主的缺失,反映出政治的复杂与无奈。通过“至今华堂扁秋雨”,诗人将时空的变换结合,表达了对历史的追思与对理想的渴望。诗的最后两句,强调了道德积累的重要性以及对未来的期许,令人感受到一丝希望与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太宗之治万国新:指宋太宗治下,国家焕然一新,展现了政治的清明。
  2. 梯山航海来珠珍:形象化地描述了贸易的繁荣,财富源源而来。
  3. 当时宝藏尽充溢:财富的富饶使得国库充盈。
  4. 暇日从容延近臣:在闲暇时光中,恬淡地接见臣子。
  5. 君无骄吝臣不谄:强调君主与臣子之间的良好关系。
  6. 博哉仁言吾所闻:听到的仁义言辞让人感慨,表达了对理想政治的向往。
  7. 乃知不能正君者:明白若不能纠正君主的错误,民间的议论便是徒劳。
  8. 至今华堂扁秋雨:在秋雨中依旧华堂,象征着对历史的回溯与思考。
  9. 衮衮积善归云仍:积累的善行如云般延绵不断,传达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10. 谁能岁晚事斯语:最终反思,谁能在年末时刻继续谈论这些理想。
  11. 堂中主人丞相孙:指代堂中的人,暗示着对丞相的期待和信任。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君无骄吝,臣不谄”,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象征:华堂象征权威与地位,秋雨则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思考的深远。
  • 比喻:通过“珠珍”来比喻财富,增强了诗的形象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理想的政治与人际关系展开,强调君主与臣子的良好互动,反映了对历史的反思与现实的困境,以及对未来道德积累的期待。

意象分析:

  • 秋雨: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思考的深邃。
  • 华堂:代表着权力与地位的象征,同时也是对历史的回顾。
  • 珠珍:财富的象征,反映出国家的繁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题秋雨堂》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蔡楠
    C)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太宗”指的是哪个朝代的皇帝? A) 唐朝
    B) 宋朝
    C) 明朝

  3. “君无骄吝,臣不谄”表达了什么样的关系? A) 君臣之间的敌对
    B) 君臣之间的和谐
    C) 君臣之间的冷漠

答案:

  1. B) 蔡楠
  2. B) 宋朝
  3. B) 君臣之间的和谐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和时间的感悟。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描绘了自然景色与情感的交融。

诗词对比:

  • 《题秋雨堂》与《登高》王之涣: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但《登高》更多关注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题秋雨堂》则更侧重于政治理想与人际关系的探讨。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化与诗词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驿鼓三首 其一 梦得“东海潮来月怒明”之句,醒,足成一诗 其一 才尽 因忆两首 其二 因忆两首 其一 此游 其三 此游 其二 发洞庭,舟中怀钮非石树玉、叶青原昶 东陵纪役 其三 东陵纪役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气结尾的成语 卜字旁的字 屋结尾的成语 搜肠刮肚 良聚 根椽片瓦 川字旁的字 前尘影事 韭字旁的字 螟蜓 风向标 塞开头的成语 包含化的词语有哪些 自字旁的字 再则 漆吏 西字头的字 福寿绵长 不知痛痒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