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5:55: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5:55:53
题秋雨堂
太宗之治万国新,
梯山航海来珠珍。
当时宝藏尽充溢,
暇日从容延近臣。
君无骄吝臣不谄,
博哉仁言吾所闻。
乃知不能正君者,
虽有议论徒纷纷。
至今华堂扁秋雨,
衮衮积善归云仍。
谁能岁晚事斯语,
堂中主人丞相孙。
在太宗的治理下,四方的国家都焕然一新,
通过山川和海洋,珍珠和珍宝源源而来。
那个时代的财富充盈而至,
闲暇时光里,我从容地接见近臣。
君主不骄傲吝啬,臣子不阿谀奉承,
仁义的言辞真是博大无边,我所听闻。
于是我才知道,不能纠正君主的人,
即使有再多的议论也是徒劳纷纷。
直到今天,华堂仍在秋雨中,
经过积善的光辉,依旧归云缭绕。
谁能在岁末之际谈论这些话,
堂中的主人是丞相孙。
蔡楠,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他在诗词创作上有一定的成就。其作品多反映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状况,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这首《题秋雨堂》是蔡楠在秋雨时节写的,可能是因时节的变化而引发的对时局的思考。诗中提到的太宗时期,反映了作者对理想治国理念的追求和对历史的思索。
《题秋雨堂》是一首颇具历史感和哲理思考的诗作。开篇以太宗治国的盛景为引,展示了一个富饶而繁荣的国家面貌,诗人通过“梯山航海来珠珍”的描绘,生动地呈现了大宋国的繁荣与开放。这种繁荣不仅体现在物质财富上,更多的是在于人心的归向和君臣之间的良好关系。诗中提到“君无骄吝臣不谄”,体现出理想政治的核心——君主应宽厚待人,臣子亦应忠诚不谄,二者和谐共存,方能实现真正的治理。
然而,诗人也并不掩饰现实的困境,指出即使有众多议论,也未必能纠正君主的缺失,反映出政治的复杂与无奈。通过“至今华堂扁秋雨”,诗人将时空的变换结合,表达了对历史的追思与对理想的渴望。诗的最后两句,强调了道德积累的重要性以及对未来的期许,令人感受到一丝希望与责任感。
整首诗歌围绕理想的政治与人际关系展开,强调君主与臣子的良好互动,反映了对历史的反思与现实的困境,以及对未来道德积累的期待。
《题秋雨堂》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蔡楠
C) 杜甫
诗中提到的“太宗”指的是哪个朝代的皇帝?
A) 唐朝
B) 宋朝
C) 明朝
“君无骄吝,臣不谄”表达了什么样的关系?
A) 君臣之间的敌对
B) 君臣之间的和谐
C) 君臣之间的冷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