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33: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33:27
担簦畏炎暑,肃肃问宵征。
马首已十里,鸡声才五更。
云迷青障小,月挂玉钩横。
农舍欲安挽,戒奴毋大惊。
在炎热的夏天,我撑着伞,惧怕着高温,静静地询问夜行的情况。马已经走了十里,天边传来的鸡鸣声才刚刚响起。云雾遮住了小青山,月亮像横钩一样挂在空中。想要在农舍里安顿下来,提醒仆人们不要大惊小怪。
李曾伯(约1050年—1126年),字德明,号云峰,宋代诗人,山水诗派的重要代表。李曾伯的诗风清新自然,讲究意境,常以田园山水为题材,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晓行梧桐岭》创作于李曾伯在旅途中的一个清晨,诗描绘了他在晨光初现时的旅途情景,反映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与感受。此时的社会环境正是宋代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时期,诗人们常通过山水诗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向往。
《晓行梧桐岭》是一首描绘晨行景色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观察与感性描写,展现出一种宁静、和谐的自然氛围。开篇的“担簦畏炎暑”便让人感受到夏日的炎热,然而诗人却选择了在此时出行,表现出一种勇敢与坚持。接下来的“肃肃问宵征”则体现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思考与沉静,仿佛在与夜的沉默对话。
“马首已十里,鸡声才五更”一句,时间的推移与距离的变化在此刻交织,鸡鸣声的响起象征着新一天的开始,也暗示着诗人此行的目的与期待。接下来“云迷青障小,月挂玉钩横”的描写,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物与心境结合,营造出一种朦胧的诗意,月亮与云彩交相辉映,令人感受到一种神秘而美好的氛围。
最后两句“农舍欲安挽,戒奴毋大惊”则体现出诗人对生活的关注与温暖,虽在旅途中但仍心系农舍,表现出一种对家园的眷恋。整首诗情景交融,抒情与写景相得益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生活的细腻体悟。
整首诗通过描绘晨行的自然景象,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体现出一种宁静的美感与对家园的眷恋。
诗中“担簦畏炎暑”中的“担簦”指的是什么?
诗中“鸡声才五更”中的“五更”指的是?
诗人在旅途中对仆人说“戒奴毋大惊”,他想表达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