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16: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16:30
原文展示:
水调歌头·问讯中秋月
作者: 李曾伯 〔宋代〕
问讯中秋月,瞥见一眉弯。
婆娑桂影,今年又向桂林看。
蓬天桑弧初度,罗带玉簪旧识,
俯仰十年间。
记得老坡语,颓景薄西山。
碧虚人,应笑我,已苍颜。
岁寒耿耿,不改惟有寸心丹。
目断风涛万里,梦绕烟霞一壑,
老矣甚时闲。
不愿酒泉郡,愿入玉门关。
白话文翻译:
询问中秋的明月,我瞥见它如弯眉般的身影。
随着桂花的影子摇曳,今年又将目光投向桂林。
在蓬莱的天空下,桑弧初度,罗带和玉簪是旧时的朋友,
回首十年时光,感慨万千。
记得老朋友的言语,沧桑的景色已隐约在西山。
在碧蓝的天空下,或许人们会笑我,已是苍老的容颜。
岁月如寒冬般冷清,但我心中始终不变的是那一寸丹心。
目光穿越万里风浪,梦中萦绕着烟霞的山谷,
我已老去,何时才能闲适呢?
我不愿留恋酒泉郡,只愿入玉门关。
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约1045-1100),字元礼,号青山,南宋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中秋佳节,表达诗人对明月的思念,对往事的追忆,以及对人生的感慨。
诗歌鉴赏:
《水调歌头·问讯中秋月》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词作。李曾伯以中秋明月为引子,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美好往昔的怀念。诗中提到的“桂影”与“中秋月”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绘,更是寄托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与思念。在十年的光阴中,诗人既感慨往昔,也对未来充满了期待与不安,体现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其间,诗人提到“碧虚人”应笑他苍老的容颜,言外之意是对时间的无情感叹。纵使老去,内心的“寸心丹”依然未变,显示出诗人内心的坚定与执着,体现出一种超越时空的情感。最后的“不愿酒泉郡,愿入玉门关”则传达出对自由与理想的向往,表现了诗人不甘于平淡生活的追求。
整首词意境深邃,情感真挚,展现了李曾伯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中秋月的描绘,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美好往昔的怀念,同时透露出对理想与自由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执着与坚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问讯中秋月”中的“问讯”是什么意思?
A. 询问
B. 喜欢
C. 观察
诗中提到的“老坡”是指谁?
A. 朋友
B. 老年人
C. 自己
“愿入玉门关”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A. 酒泉郡
B. 自由与理想
C. 家乡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