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0:44: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0:44:57
卜算子(端午)
作者: 史浩 〔宋代〕
符箓玉搔头,艾虎青丝鬓。
一曲清歌倒酒莲,尚有香蒲晕。
角簟碧纱厨,挥扇消烦闷。
唯有先生心地凉,不怕炎曦近。
在端午节,佩戴着符咒,头上插着玉制的梳子,鬓发上点缀着艾草与青丝。
一曲清脆的歌声伴随着酒杯的倒影,四周飘散着香蒲的香气。
在碧色的纱厨上铺着凉席,摇扇驱散闷热的气息。
只有您心境清凉,不怕炎热的阳光逼近。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史浩,字君度,号秋水,宋代诗人,以词作见长,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风格清新婉约。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端午节,表现了对传统节日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哲学思考。诗中通过描绘节日的场景,表达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世俗烦扰的超然。
这首《卜算子(端午)》通过细腻的描绘,将端午节的氛围展现得淋漓尽致。诗的开头以“符箓玉搔头,艾虎青丝鬓”描绘了节日的习俗和装饰,展示了人们在庆祝节日时的欢快与仪式感。接下来的“一曲清歌倒酒莲,尚有香蒲晕”则通过音乐和酒的意象,传达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令人感受到节日的欢庆与放松。
诗中“角簟碧纱厨,挥扇消烦闷”展现了诗人在盛夏中寻求清凉与安宁的心境,而最后一句“唯有先生心地凉,不怕炎曦近”则是一种哲理性的升华,强调了内心的平和与从容面对生活的态度。整首诗在节日的欢愉与个人的心境之间形成了一种对比,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庆祝端午节的同时,表达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然的生活态度,强调了内心的和谐与外界的喧嚣之间的对立。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卜算子(端午)》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史浩
c) 杜甫
诗中提到的“香蒲”主要代表什么?
a) 美食
b) 自然香气
c) 诗人的情感
诗中“唯有先生心地凉”表达了什么?
a) 对生活的无奈
b) 内心的宁静与超然
c) 对节日的厌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将史浩的《卜算子(端午)》与李清照的《端午即事》进行比较,前者侧重描绘节日的欢愉与个人内心的宁静,而后者则更多地表现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与对生活的思考。两者展现了不同的节日情感与生活态度。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