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木绵铺》

时间: 2025-05-10 06:00:10

诗句

庵远人稀行未休,风烟绝不类中州。

何须更问明朝路,才出南门极目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6:00:10

原文展示:

庵远人稀行未休,
风烟绝不类中州。
何须更问明朝路,
才出南门极目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在偏远庵堂的人,周围人烟稀少,生活似乎没有中原那般繁华。面对无边的山川与迷茫的前路,他不禁感到愁绪,出门之后,愈发对明天的去向感到无奈和忧愁。

注释:

  • :指隐士或僧人居住的小寺庙。
  • 人稀:人烟稀少。
  • 风烟:形容四周的景色,表示远方的山水云雾,给人一种孤寂感。
  • 中州:指中原地区,象征繁华与人文气息。
  • 明朝路:指明天的路,寓意未来的方向。
  • 极目:向远处眺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仲明,号天池,宋代著名诗人,擅长诗、词、文。他的诗风独具一格,常以自然景物表达内心感受,具有强烈的个性化。

创作背景:

《木绵铺》写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诗人在隐居的庵堂中,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现实的忧虑。诗中反映了他对未来的迷茫与悲观情绪。

诗歌鉴赏:

《木绵铺》是一首充满孤独感和对未来迷茫的诗作。诗的开头“庵远人稀行未休”,描绘了隐士孤独的生活状态,远离繁华的中原,给人一种深深的寂寞感。接着,“风烟绝不类中州”一语,勾勒出山水的空灵与遥远,形成一种对比,让人愈发感受到身处之地的冷清。

在第三句“何须更问明朝路”,诗人似乎在自问自答,表达出对未来的无奈与无所适从。这种情感在最后一句“才出南门极目愁”中达到高潮,诗人出门之际,眼前的景象让他愈发感到愁苦,似乎前路依旧迷茫,内心的愁绪难以排遣。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精炼地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思考,以及对人生和未来的哲学思考。诗中意象的运用既具象又抽象,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敏锐观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庵远人稀行未休:隐居的庵堂远离喧嚣,周围人迹罕至,生活显得宁静却也孤寂。
  2. 风烟绝不类中州:周围的自然景色与繁华的中原形成鲜明对比,显得更加孤单。
  3. 何须更问明朝路:对未来的去向感到迷茫,似乎不需要再去询问。
  4. 才出南门极目愁:刚一走出庵堂,心中愁绪油然而生,预示着前路的无奈。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庵远”与“中州”的对比,突显孤独与繁华的反差。
  • 象征:风烟象征着远方的迷茫,南门则象征着出发与归属。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出一种隐士的孤独与对人生未来的迷茫,其情感基调深沉而忧伤,既有对自然的热爱,又有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隐居与独立思考。
  • 人稀:反映孤独与寂寞。
  • 风烟:象征自然的空灵与迷茫。
  • 南门:象征出发与归属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刘克庄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2. 诗中提到的“中州”指的是哪里?

    • A. 南方
    • B. 西部
    • C. 中原地区
  3. 诗人出南门后感到什么?

    • A. 高兴
    • B. 愁苦
    • C. 无所谓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将刘克庄的《木绵铺》与王维的《鹿柴》进行对比,两者同为描绘自然与孤独的诗作,但刘克庄更多表现出对未来的迷茫,而王维则更倾向于内心的平静与自然的和谐。两者在意境上互有不同,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与赏析》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易地昭武去之日与家人集新作南门书水镜壁上盖十一月廿六也 感怀 元夕 得祠 行田 书维扬张君梅卷 次韵方叔 秋热 其二 谢人致蟹 其四 次韵姚监丞斫脍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杒的词语有哪些 靑字旁的字 尸字头的字 鹿字旁的字 骨字旁的字 包含莲的词语有哪些 酒后之勇 鸡犬桑麻 守经 泅儿 飞开头的成语 山鹊 肩劳任怨 移编绝简 毛字旁的字 烦言碎语 落笔妙天下 订况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