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防秋将》

时间: 2025-05-03 21:44:22

诗句

白首征西将,犹能射戟支。

元戎选部曲,军吏换旌旗。

逐虏招降远,开边旧垒移。

重收陇外地,应似汉家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44:22

原文展示

白首征西将,犹能射戟支。
元戎选部曲,军吏换旌旗。
逐虏招降远,开边旧垒移。
重收陇外地,应似汉家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白发徘徊的将领,尽管年事已高,仍然能够使用戟进行战斗。元戎(统帅)在挑选部队,军吏则更换了旌旗。将敌人驱逐出去,招降远方的敌人,重新开辟边境,迁移旧有的防线。重夺陇外的土地,应该如同汉朝的盛世那样。

注释

  • 白首:白发,形容年老。
  • 征西将:指征讨西方的将领。
  • 射戟支:用戟进行战斗。
  • 元戎:军中统帅。
  • 部曲:部队、士兵。
  • 军吏:军中的官吏。
  • 逐虏:驱逐敌军。
  • 招降:招降敌方士兵。
  • 陇外:指陇山以外的地方。

典故解析

  • 汉家时:指汉朝时期,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王朝,诗中提到的“应似汉家时”意味着诗人希望能重现汉朝的荣光,恢复国家的强盛与安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籍,字子容,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主要以五言和七言诗见长。他的诗作多描绘边塞生活,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唐朝的边疆战争时期,反映出当时国防将领的艰苦与决心,也表达了对国家统一与安定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白发将军在战场上的形象,传达出一种壮志未酬的情感。诗人通过“白首”的描写,将将领的年老与其不屈的斗志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一种虽老却不屈的英雄气概。接下来的描写则展现了军队的整备,反映出当时国家对边疆安全的重视与军队的士气。最后一句“重收陇外地,应似汉家时”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强盛的期望,也暗含了历史的沉重感,似乎在提醒人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安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白首征西将:描绘了将领的身份与年纪,强调了他在边疆的经历。
  2. 犹能射戟支:尽管年老,但他依然能参与战斗,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与勇气。
  3. 元戎选部曲:指挥官正在挑选士兵,显示出战斗的准备状态。
  4. 军吏换旌旗:军中的官吏更换旗帜,象征着新的开始或是即将出征。
  5. 逐虏招降远:将敌人驱逐并招降远方的敌军,表现出扩展领土的决心。
  6. 开边旧垒移:重新开辟边境,迁移旧有的防线,暗示着战略的调整。
  7. 重收陇外地:重新收复失地,表现出对国家领土完整的渴望。
  8. 应似汉家时:希望能够恢复汉朝时期的繁荣与强盛。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白首”“射戟”、“军吏”“换旌旗”运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 象征:白发象征着老将的经历与智慧,而“汉家时”则象征着国家的繁荣。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安定和边疆安全的关注,同时展现了老将的不屈精神,传达出一种对历史辉煌的追忆与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首:象征老将,代表着经验与智慧。
  • :象征着战争与武力。
  • 旌旗:象征着军队的力量与团结。
  • 陇外地:象征着失去的领土与希望恢复的愿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白首征西将”指的是?

    • A. 年轻将领
    • B. 年老将领
    • C. 无名将领
    • D. 商贾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应似汉家时”表达了对____的渴望。

  3. 判断题:诗中对将领的描写体现了他的年纪与勇气之间的矛盾。(对/错)

答案

  1. B
  2. 国家强盛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的《出塞》
  • 高适的《别董大》

诗词对比

  • 《出塞》与《送防秋将》:两首诗都描绘了边塞的将领生活,但《出塞》更侧重于对战斗的描写,而《送防秋将》则更强调将领的责任与历史的回望。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刘詹事赴寿州 题鹤雏 喜贾岛至 咏盆池 寄九华费冠卿 新昌里 寄紫阁无名头陀(自新罗来) 感时 早春闲居 送王建秘书往渭南庄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岒峨 手字旁的字 一人向隅 行字旁的字 画符 一言寿国 按步就班 匹夫之勇 包含谣的词语有哪些 蚕丛路 麻字旁的字 蛲蛔之死 包含全的词语有哪些 缩聚反应 禾字旁的字 犬字旁的字 散败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