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9:07: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9:07:16
题听松山人雨蕉书屋图
作者:李天根〔清代〕
江南六月时方旱,
田中甲坼乾以。
赤日当空无寸云,
四野农夫坐愁叹。
听松山人意奇特,
腕底大有回天力。
泼墨写作雨蕉图,
满纸淋漓云墨色。
山童携图到茅舍,
座客争看尽惊讶。
入手如闻风雨声,
开缄似见波涛泻。
吾闻古人画月但画云,
渲染巧妙妙入神。
今君画雨不著纸,
雨声却在芭蕉里。
何须怀素手植千万株,
却疑川急雨直如矢。
卷图烈日忽遮藏,
天半萋萋野云起。
江南的六月正值干旱,田里裂开了干裂的土壤。炎炎烈日高悬,天空没有一丝云彩,四处的农夫们都愁眉苦脸地坐着叹息。听松山人的构思非常独特,他的画技仿佛有回天之力。用泼墨的方式画出雨下在蕉叶上的图画,满纸淋漓的墨色似乎有云的影子。山童把画带到茅草屋,坐着的客人们争先恐后地观看,个个都惊讶不已。拿在手中仿佛能听到风雨的声音,打开画卷似乎能看到波涛奔涌。我听说古人画月只画云,渲染得巧妙而入神。如今君子绘制雨却不需要在纸上,雨声却仿佛在蕉叶间。何必亲手种下千万株芭蕉,竟然觉得如同急流中的雨直射如箭。卷起画作,烈日忽然被遮掩,天空中野草丛生的云彩开始升起。
作者介绍:李天根,清代诗人,生活在江南地区。他的诗作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结合个人情感,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江南干旱的六月,诗人通过描绘自然与人文的结合,展现了画家的技艺与自然的互动,表达了对诗画艺术的赞美与思考。
此诗通过描绘江南的旱情和山人画作的细致入微,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观察以及对艺术的深刻理解。诗中“赤日当空无寸云”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干旱的环境,营造了一个愁苦的氛围。接着,诗人引入“听松山人意奇特”,通过对画作的赞美,将一种人与自然、人与艺术的和谐关系呈现出来。
特别是“雨声却在芭蕉里”的句子,既传达了画作的生动,也反映了诗人对艺术表现力的敬畏和赞叹。整首诗语言流畅,意象丰富,古今结合,表现出对自然与艺术的深刻感悟,体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及对艺术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雨蕉图的描绘,反映了自然与艺术之间的深刻联系,以及人们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奈。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江南六月”指的是:
A. 下雨的季节
B. 干旱的季节
C. 丰收的季节
D. 寒冷的季节
“泼墨写作雨蕉图”中的“泼墨”指的是:
A. 细致的画法
B. 随意的画法
C. 书法的技法
D. 诗词的写作
诗中描绘的农夫情绪是:
A. 高兴
B. 愁苦
C. 兴奋
D. 平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