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8:27: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27:11
偈
作者: 释祖璿 〔宋代〕
吃粥了也未,赵州无忌讳。
更令洗钵盂,太煞没巴鼻。
悟去由来不丈夫,这僧那免受糊涂。
有指示,无指示,韶石四楞浑塌地。
入地狱,如箭射,云岫清风生大厦。
相逢携手上高山,作者应须辨真假。
真假分,若为论,午夜寒蟾出海门。
这首诗的意思是:吃完粥了吗?赵州和尚对此并不忌讳。再让人去洗碗,也没有什么好讲究的。悟道的过程不是为了做个男子汉,这样的僧人就不用被迷惑。有指示和无指示,韶石的四角都沉陷于大地。入地狱就像箭射出去一样,云岫和清风在大厦中升起。相逢时携手共登高山,作者必须辨别真伪。真假之分,若要讨论,就像午夜的寒蟾从海门升起一样。
作者介绍:释祖璿,宋代著名禅宗大师,以其深邃的禅理和简练的表达风格而闻名。他的诗作往往蕴含哲理,探讨人生的真谛。
创作背景:此诗大概写于宋代,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禅宗的重视,以及人们对生活、真理的追求。诗中融合了生活琐事与禅理思考,表现了对日常生活与精神世界的深刻理解。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独特的思维方式,表达了禅宗思想中的一种深刻觉悟。诗的开头用“吃粥了也未”引入,仿佛是生活中的一个小细节,但随即转向更深层的哲理探讨。赵州和尚的“无忌讳”态度,表现出一种开放和直接的思想,强调了在生活中保持真实和透明的重要性。
接下来的“更令洗钵盂,太煞没巴鼻”则通过日常的琐事反映出生活的平淡与简单,似乎在告诉我们,领悟真理的过程并不需要过于复杂的仪式或形式,而在于一种心态的调整和智慧的提升。
诗中提到的“有指示,无指示”则提醒我们在追寻真理的过程中,要懂得辨别,真实与虚幻之间的界限。最后的“午夜寒蟾出海门”则以形象的比喻,传达了在混沌和迷惘中,真理或觉悟的突然显现。
整首诗充满了禅宗哲学的意味,强调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保持觉悟,辨别真伪,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真实。通过生活的琐碎反映出更深刻的真理,使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如“入地狱,如箭射”)、对仗(如“有指示,无指示”)、拟人等手法,形成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生活的简单与深刻、真理的辨别以及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觉悟的重要性。它鼓励人们在琐碎中寻找智慧,在迷雾中追求真理。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赵州无忌讳”是指什么?
“午夜寒蟾出海门”中的寒蟾象征什么?
诗中强调的主要主题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通过上述内容,可以更全面地理解释祖璿的《偈》,并在诗词的学习中获得更深的感悟与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