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9 05:20: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05:20:27
薄日烘晴,轻烟笼晓,春风绣出林塘。
笑溪桃并坞杏,忒煞寻常。
东君处,没他后成甚风光。
翠深深谁教入骨,夜来过雨淋浪。
这些儿颜色,已恼乱人肠。
如何更道,可惜处只是无香。
微薄的阳光烘烤着晴空,轻烟笼罩着清晨,春风将林塘装点得如绣般美丽。
溪边的桃花与坞里的杏花,实在是过于寻常。
在东风的庇护下,之后又能有什么风光呢?
那深深的翠色,谁能教人深入骨髓?
昨夜经过雨水的洗礼,花瓣在水中摇曳。
这些花儿的颜色,已然惹得人心烦意乱。
怎能再说可惜,只是它们没有香气。
李流谦,宋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抒情风格而闻名。他的作品常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于飞乐(为海棠作)》创作于春季,作者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对海棠花的眷恋与哀愁。诗中提及的花朵,象征着短暂的美好,反映出对生命易逝、情感难以捕捉的感慨。
《于飞乐(为海棠作)》是一首充满春日气息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花开的绚烂,然而在美丽的表象之下,却隐藏着对无香海棠的惋惜与无奈。开篇以“薄日烘晴,轻烟笼晓”引入,描绘出春晨的温暖与宁静,接着“笑溪桃并坞杏,忒煞寻常”一语道出桃花与杏花的普遍,似乎在暗示美丽的事物往往是平凡的。作者在此引导读者思考,春天的美好虽常见,但真正动人心魄的花朵却少之又少。
“东君处,没他后成甚风光”一句,表达了对春神的期待与依赖,似乎暗示着春天的美好是短暂的,过后难以再见。接下来,诗人以“翠深深谁教入骨”探讨了花的深邃之美,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对雨水洗礼后花瓣的惋惜与无奈,夜雨使花儿更加娇嫩,却也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
整首诗将春天的美景与海棠花的无香结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借此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无奈。李流谦的细腻笔触与深刻情感使得这首诗充满了诗意与哲思,是对春天花事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短暂美好的向往,同时也蕴含着对海棠花无香的惋惜与无奈,反映了诗人对生命脆弱与短暂的深刻思考。
本诗的主题主要是?
A. 春天的美丽
B. 对海棠花的惋惜
C. 自然的变化
诗中提到的“东君”指的是?
A. 冬天的神
B. 春天的神
C. 夏天的神
诗中“薄日烘晴”表现了什么样的天气?
A. 阴雨
B. 晴天
C. 风雪
《春江花月夜》与《于飞乐》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春江花月夜》更注重描绘江水与月色的和谐美,而《于飞乐》则更加关注花的细腻与短暂之美,展现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