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5:26: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26:59
洞仙歌(忆别)
作者: 李流谦 〔宋代〕
云窗雾阁,尘满题诗处。
枝上流莺解人语。
道别来知否瘦尽花枝,
春不管,更遣何人管取。
平生鸥鹭性,
细雨疏烟,
惯了江头自来去。
不见鹊桥边,
只为隔年,
翻赢得年年风露。
便学得无情海中潮,
纵一日两回,
如何凭据。
在云雾缭绕的窗阁中,满是尘埃的诗句。
枝头的黄莺似乎懂得人间的言语。
你知道吗,分别时花枝已瘦,
春天无所谓,还有谁来管它呢?
我平生像鸥鹭一样,
在细雨和烟雾中,
早已习惯在江边来去自如。
不见了鹊桥边的情景,
只因为隔年而已,
反而在年年风露中得到了更深的感悟。
我便学会了像无情的海潮,
即使一日潮起潮落两次,
又能凭什么来证实这一切呢?
李流谦,字子真,号无闷,南宋时代的诗人,其作品多体现了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他的诗风清新流畅,常用典故,表现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洞仙歌(忆别)》创作于李流谦的离别之际,表达了他对朋友或爱人离去的深切思念。诗中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与个人情感的交融,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往昔的追忆。
《洞仙歌(忆别)》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思考的古诗。开篇以“云窗雾阁,尘满题诗处”引入,营造出一种空灵而又略显沉闷的氛围,仿佛时光已在记忆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着,诗人提到“枝上流莺解人语”,通过自然界的声音与生命的活动,折射出人类的情感与思绪。
整首诗以离别为主线,流露出对春天的无奈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特别是“道别来知否瘦尽花枝,春不管,更遣何人管取”,这一句深刻地揭示了离别的伤感,花枝的枯萎象征着美好时光的流逝,春天的无情反映了人对命运的无奈。
在后半部分,诗人将自己比作“鸥鹭”,展现了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尽管经历了离别和孤独,但依然选择在细雨中自由自在地生活。结尾处“便学得无情海中潮,纵一日两回,如何凭据”,则表达了即使潮起潮落、人生变幻,也无法用什么来证明这一切,留下了一种淡淡的惆怅。
整首诗通过精妙的意象与深邃的情感,体现了作者对生命、自然与离别的深刻思考,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整首诗通过描绘离别的痛苦与对自然的感悟,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思考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情感丰富而深刻,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独特理解。
“云窗雾阁”描述的是怎样的环境?
A. 暗淡无光
B. 幽静而美丽
C. 喧闹热烈
D. 破旧荒凉
“瘦尽花枝”意指什么?
A. 花朵开得特别好
B. 花朵凋零
C. 花枝繁茂
D. 春天来临
“便学得无情海中潮”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A. 愤怒
B. 无奈与淡然
C. 快乐与满足
D. 忧伤与绝望
以上内容为《洞仙歌(忆别)》的详细分析,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意境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