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8:13: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13:40
从军行
王贞白〔唐代〕
从军朔方久,未省用干戈。
只以恩信及,自然戎虏和。
边声动白草,烧色入枯河。
每度因看猎,令人勇气多。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边疆军旅生活中的感受。他已经在北方驻防很久,却没有真正用过武器。因为他只凭借恩德和信任来处理与敌人之间的关系,结果自然使得敌我之间和睦相处。边疆的声音在白色的草丛中回荡,火烧的余烬映入了干枯的河流中。每当看到狩猎的场面,都会让人心中充满勇气。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未直接引用具体的典故,但表现出古代边疆士兵的生活状态和心态,反映出和平与战争的对立与和谐。
作者介绍:
王贞白,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诗歌作品多反映出边塞生活和军旅情怀,风格独特,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代,正值边疆防务的重要时期,诗人通过自己的经历,表达了士兵在长期驻守边疆时内心的思考和对和平的渴望。
《从军行》是一首充满诗人情感和理想的作品。王贞白通过描写长时间的军旅生活,表达了和平的珍贵以及士兵对武力的反思。在诗的开头,诗人写道“从军朔方久,未省用干戈”,这是他对战争的深刻反思,长久的驻守让他意识到战争带来的痛苦和破坏。相较于常见的豪情壮志,这种温和的态度让人感受到一种内心的沉稳和对生命的尊重。
接下来的“只以恩信及,自然戎虏和”则展现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信念。诗人认为,恩德和信任能够化解敌对关系,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这种思想在古代兵家中也有体现,强调以德治国、以情化敌。
最后两句“边声动白草,烧色入枯河”展现了边疆荒凉的景象,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出战争和狩猎带来的生机与勇气。整体来看,诗的情感由表及里,既有对战争的厌倦,又有对和平的向往,勾勒出一幅深思熟虑的边塞图景。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军旅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反思,强调了信任与恩德在维护和平中的重要性。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从军行》的作者是?
A. 王贞白
B. 李白
C. 杜甫
诗中提到的“干戈”指的是什么?
A. 农具
B. 武器
C. 工具
诗人认为哪种方式可以化解敌我关系?
A. 战争
B. 恩德与信任
C. 经济交往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这些书籍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唐代诗歌的魅力及其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