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田家诗 其一》

时间: 2025-08-13 22:52:43

诗句

今年禾黍好,谷贱愁熟荒。

两税半折色,无物充官粮。

薄田十数亩,妇子终岁忙。

衣裳苦不早,野外饶风霜。

昨夜府帖下,新设常平仓。

谁无久远计,饥寒实未遑。

人言太平世,耕凿两相忘。

但愿长无扰,恩膏非所望。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13 22:52:43

原文展示:

今年禾黍好,谷贱愁熟荒。
两税半折色,无物充官粮。
薄田十数亩,妇子终岁忙。
衣裳苦不早,野外饶风霜。
昨夜府帖下,新设常平仓。
谁无久远计,饥寒实未遑。
人言太平世,耕凿两相忘。
但愿长无扰,恩膏非所望。

白话文翻译:

今年的禾谷长势很好,但粮食价格贬值令人忧虑,农田却荒芜。
征收的两税和征收的颜色都减半,缺乏物资来充实官府的粮仓。
我家只有十亩薄田,妻子孩子整年忙碌不已。
衣服早已磨损,野外的风霜又多。
昨夜府上贴出告示,设立了常平仓。
谁没有长远的打算呢?饥寒之苦实在无暇顾及。
人们说这是太平的时代,耕作与采掘却都被遗忘。
我只希望长久不受扰乱,恩泽降临我并不奢求。

注释:

  • 禾黍:指稻谷和黍米,常用于表示农作物。
  • 两税:指当时的税制,农民需交的两种税。
  • 薄田:贫瘠的田地,意味着产量不高。
  • 常平仓:古代设立的粮仓,用于调节粮食价格,防止饥荒。
  • 耕凿:耕作与开采,表示农民和工匠的劳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德正,清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作品常反映农民的艰辛和对社会的关切。

创作背景:此诗写作于清代,社会动荡,农民生活困苦,税负沉重,粮价波动,诗人借此表达对民生困境的关注与无奈。

诗歌鉴赏:

《田家诗 其一》通过描绘农民的生活状态,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与困境。诗中开篇即提到“禾黍好”,表面上看似是丰收的喜悦,实则在随后的“谷贱愁熟荒”中展现了农民对于粮食贬值的忧虑。这种对比手法揭示了农民在丰收时的无奈,生动地表达了农业经济的脆弱。

诗中提到的“两税半折色,无物充官粮”,则是对当时税制的不满,显示了农民的困境与对官府的无奈。诗人通过“薄田十数亩,妇子终岁忙”描绘了家庭的劳作景象,展现了农民为了生存的辛勤与不易。接下来的“衣裳苦不早,野外饶风霜”更是突出了生活的艰辛。

最后的“人言太平世,耕凿两相忘”与“但愿长无扰,恩膏非所望”则表明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反思与愿望。尽管外界宣称太平,但农民们的生活并未得到改善,诗人只希望能够保持安宁,真心渴望的不求回报的恩惠,表露出一种无奈的期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今年禾黍好:今年的稻谷和黍米长势良好,似乎意味着丰收。
  • 谷贱愁熟荒:但粮食的价格低廉,农民却因田地荒芜而愁苦。
  • 两税半折色:税收减半,显示了对农民的经济压力。
  • 无物充官粮:缺乏粮食来充实官府的粮仓,反映了社会经济困境。
  • 薄田十数亩:只有十亩薄田,表明家庭的贫困。
  • 妇子终岁忙:妻子和孩子全年忙碌,体现出生活的艰辛。
  • 衣裳苦不早:衣服早已磨损,生活的困苦。
  • 野外饶风霜:自然环境的恶劣加重了农民的苦难。
  • 昨夜府帖下:官府发布了新政策,设立常平仓。
  • 谁无久远计:每个人都希望有长远的计划。
  • 饥寒实未遑:饥寒交迫的生活使人无暇顾及未来。
  • 人言太平世:外界称这是太平时代,实则不然。
  • 耕凿两相忘:农民与工匠的辛劳被忽视。
  • 但愿长无扰:希望生活不再受到干扰。
  • 恩膏非所望:不求回报的恩惠,只希望安宁。

修辞手法

  • 对比:丰收与粮贬的对比,突显农民的无奈。
  • 排比:用“衣裳苦不早,野外饶风霜”排比句式,加重了生活的艰辛。
  • 反讽:表面太平,实则艰难的反讽手法,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全诗以农民的生存状况为中心,描绘了清代农民在动荡社会中所面临的困境,表现了作者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与对安宁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禾黍:象征丰收与希望。
  • 谷贱:反映经济困境与农民的愁苦。
  • 薄田:象征贫困与无奈。
  • 衣裳:显示生活的困苦与窘迫。
  • 常平仓:象征官府调节粮食市场的无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禾黍”指的是哪些作物?
    A. 小麦和玉米
    B. 稻谷和黍米
    C. 大豆和荞麦

  2. “两税半折色”中的“半折”意味着什么?
    A. 税收增加
    B. 税收减半
    C. 税收未变

  3. 诗人希望获得什么?
    A. 富裕的生活
    B. 安宁的生活
    C. 政府的恩惠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悯农》:李绅
  • 《春望》:杜甫
  • 《村居》:高鼎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陈德正的《田家诗》更专注于农民的生计困境,而杜甫则是在国家动荡中抒发个人的忧愁。两者都通过对现实的深刻洞察,展现了社会的苦难与人们的期盼。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平民生活与诗歌》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三十 废宅 百花潭 月夜拟李陵诗传 西湖旧梦 西湖旧梦 戏马台 月夜拟李陵诗传 其二 九月九日堂红叶二首 醉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枸梠 有红似白 包含豪的词语有哪些 系风 里字旁的字 倒八字的字 浩开头的成语 大逆无道 二而一 丧家之犬 言字旁的字 独门独户 抽秘骋妍 意夺神骇 狎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建之底的字 飠字旁的字 三般儿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