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8:46: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8:46:30
禅关寂寞几更迁,尘幌萧然古佛边。
一旅勤王悬日月,千秋护法黯风烟。
清光渺渺平湖远,灵迹悠悠片石传。
为问九原逢故主,舍身曾否到诸天。
在寂寞的禅关中,不知多少个时光更迭,
尘埃的帷幕轻轻摇曳,在古老的佛像旁边。
一心为国的旅人,仿佛将日月悬挂,
千秋万代的护法者,却在风烟中黯然失色。
清澈的光辉在平湖上若隐若现,
灵魂的印记悠悠飘荡,留在一块片石上。
我想问问在九原的故主,
舍身取义是否曾到达诸天?
王廷享,清代诗人,字仲明,号云山,擅长诗词,作品多表现对历史的反思及对佛教思想的关注。其作品语言精炼,意境深远,常以自然景物寄托情感。
此诗写于清代,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追思以及对忠臣孝子的敬仰,呼应了当时社会对忠义精神的关注。
这首诗以禅关的寂静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索与对忠臣的追忆。首句“禅关寂寞几更迁”,通过描绘禅宗的清幽环境,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暗示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接着,诗人提到“尘幌萧然古佛边”,以佛教文化为中心,展现了人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与无奈。
诗中“一旅勤王悬日月”一句,字面上表达了忠臣为国的壮烈情怀,暗喻历史上许多为国捐躯的英雄。而“千秋护法黯风烟”则表现出护法者的精神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逐渐消逝,反映出历史的无情与人事的变迁。
后半部分“清光渺渺平湖远”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宁静,意在表达诗人对过往的缅怀与对理想的追求。而“舍身曾否到诸天”的反问,既是对忠臣的追问,也可以理解为对自我价值的探讨,充满了哲学思考。
全诗在意象上运用了禅宗的元素,结合历史情怀,表现了诗人对历史与道德的深刻理解,展现了他对忠义精神的崇敬。
诗歌主要表达了对历史忠臣的敬仰与思索,反映了对忠义精神的追求和对人生意义的探讨。
诗中提到的“尘幌”意指什么?
A. 一种佛教用具
B. 尘埃的帷幕
C. 旅人的行囊
答案:B
“一旅勤王悬日月”中的“勤王”强调了什么?
A. 忠诚于国家
B. 追求心灵的宁静
C. 对时间的感慨
答案:A
本诗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历史忠臣的追思
C. 对个人成就的反思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