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49: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1:49:08
作者: 元稹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庭中栽得红荆树,
十月花开不待春。
直到孩提尽惊怪,
一家同是北来人。
在庭院中种下了红荆树,
十月里花开不等春天。
直到孩子们长大了才觉得惊奇,
这一家子都是从北方来的。
诗中未涉及特定的典故,但“北来人”反映了唐代社会中人们迁徙的普遍现象,尤其是北方人南迁的历史背景。
作者介绍: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唐代著名诗人,和白居易齐名,擅长写诗歌,尤以情诗和讽刺诗见长。其作品常体现社会现实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元稹生活的盛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文化交流频繁。诗中通过红荆树的开花,表达了个人的生活经历与感悟,反映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观察。
《红荆》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温暖而富有情感的家庭场景。开篇提到“红荆树”,这一植物不仅是自然的象征,也暗示了生命的顽强。诗句“十月花开不待春”更是通过反常的现象引发读者的思考,展现了自然的独特之美和生命的顽强。
在此,作者用“直到孩提尽惊怪”一句,传达了时间的流逝和成长的过程。孩子们的惊奇不仅是对自然的反应,更是对家庭和生活环境的逐渐理解。同时,提及“一家同是北来人”,则让人感受到一种归属感,强调了来自北方的共同经历和情感羁绊。
整首诗简约而深情,展现了元稹对家庭和生活的热爱,体现了他对自然的敏感和对生命的深刻理解。诗中流露出的情感如同红荆树的花般鲜艳,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红荆树的独特开花现象,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对家庭的珍视,以及对故乡情感的依恋,展现出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红荆树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北来人”指的是谁?
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