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红荆》

时间: 2025-04-26 01:49:08

诗句

庭中栽得红荆树,十月花开不待春。

直到孩提尽惊怪,一家同是北来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1:49:08

诗词名称: 红荆

作者: 元稹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庭中栽得红荆树,
十月花开不待春。
直到孩提尽惊怪,
一家同是北来人。


白话文翻译:

在庭院中种下了红荆树,
十月里花开不等春天。
直到孩子们长大了才觉得惊奇,
这一家子都是从北方来的。


注释:

  • 红荆树: 一种常绿灌木,花色鲜艳,象征着美丽与生机。
  • 十月花开不待春: 指红荆树在十月开花,奇异于常规的春天开花现象,表现出生命的顽强和反常。
  • 孩提: 指小孩子,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对生长的思考。
  • 北来人: 指来自北方的人,暗示着作者及其家庭的迁徙背景。

典故解析:

诗中未涉及特定的典故,但“北来人”反映了唐代社会中人们迁徙的普遍现象,尤其是北方人南迁的历史背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唐代著名诗人,和白居易齐名,擅长写诗歌,尤以情诗和讽刺诗见长。其作品常体现社会现实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元稹生活的盛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文化交流频繁。诗中通过红荆树的开花,表达了个人的生活经历与感悟,反映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观察。


诗歌鉴赏:

《红荆》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温暖而富有情感的家庭场景。开篇提到“红荆树”,这一植物不仅是自然的象征,也暗示了生命的顽强。诗句“十月花开不待春”更是通过反常的现象引发读者的思考,展现了自然的独特之美和生命的顽强。

在此,作者用“直到孩提尽惊怪”一句,传达了时间的流逝和成长的过程。孩子们的惊奇不仅是对自然的反应,更是对家庭和生活环境的逐渐理解。同时,提及“一家同是北来人”,则让人感受到一种归属感,强调了来自北方的共同经历和情感羁绊。

整首诗简约而深情,展现了元稹对家庭和生活的热爱,体现了他对自然的敏感和对生命的深刻理解。诗中流露出的情感如同红荆树的花般鲜艳,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庭中栽得红荆树”: 描述了家庭环境,通过种植红荆树展现了生活的美好。
  2. “十月花开不待春”: 突出红荆树的独特之处,象征着生命的无限可能。
  3. “直到孩提尽惊怪”: 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孩子们的成长与对事物的认知变化。
  4. “一家同是北来人”: 暗示家庭的背景,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与归属感。

修辞手法:

  • 比喻: 红荆树象征着生命力,生动形象。
  • 对仗: “十月花开不待春”与“孩提尽惊怪”形成对比,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红荆树的独特开花现象,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对家庭的珍视,以及对故乡情感的依恋,展现出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荆树: 代表生命的美丽与坚韧。
  • 十月: 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季节的变迁。
  • 孩提: 象征着纯真与成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红荆树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美丽与坚韧
    • B. 哀伤与死亡
    • C. 迷茫与失落
  2. 诗中提到的“北来人”指的是谁?

    • A. 南方人
    • B. 北方人
    • C. 外国人
  3. 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

    • A. 伤感
    • B. 归属感
    • C. 厌世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元稹《红荆》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两者都通过自然景物反映个人情感。元稹更注重家庭和生活的温馨,而白居易则体现了对离别的伤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元稹与白居易的诗歌比较》

相关查询

飞帛涧 怀佟咸亨使杭 立秋前一日有怀大钵子 望潼关 玉泉瀑 次韵答安遇 烈妇行 一翁行为阎家店老人作 落叶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尺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三言五语 光彩射目 悲观失望 鸟字旁的字 迷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庭庑 哭鸟 徬徨失措 选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采字头的字 千差万错 纶省 量气 牙字旁的字 巛字旁的字 卝字旁的字 铮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余阴 包含捣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