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19: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1:19:12
齐安早秋
作者: 赵嘏 〔唐代〕
流年堪惜又堪惊,
砧杵风来满郡城。
高鸟过时秋色动,
征帆落处暮云平。
思家正叹江南景,
听角仍含塞北情。
此日沾襟念岐路,
不知何处是前程。
流逝的岁月值得珍惜,也让人感到惊讶;
清风吹来,打击着砧板和杵,整个郡城都充满了秋的气息。
高飞的鸟儿经过时,秋色随之而动;
在归程的帆船上,傍晚的云彩平静无波。
我思念家乡,不禁感叹江南的美景;
耳边的号角声,依然带着北方的情怀。
今天衣襟沾湿,思绪纠结在岐路上,
我不知道前方的路在何处。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古典典故,但通过“思家”、“塞北”等意象,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家国的忧虑,反映了诗人在动荡时代的心境。
作者介绍:
赵嘏(约902年-970年),字子美,号清江,唐代诗人,擅长五言绝句和七言律诗。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和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
《齐安早秋》创作于赵嘏的晚年,正值唐朝末期,社会动荡,诗人身处困境,心中充满对故土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此诗正是反映了他在秋季时节的感慨与思考。
《齐安早秋》展现了赵嘏对流逝岁月的珍惜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开篇的“流年堪惜又堪惊”,道出了时间的无情与珍贵,令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给人带来的震撼。接下来的“砧杵风来满郡城”则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出秋天的气氛,带来了一种丰收与忙碌的景象。诗中“高鸟过时秋色动”表现了秋天的来临,既有自然界的变化,也映射着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在思乡的情愫中,诗人用“思家正叹江南景”,“听角仍含塞北情”对比了江南的美丽与北方的忧伤,显示了他对故乡的眷恋与对身处他乡的感伤。最后两句“此日沾襟念岐路,不知何处是前程”更是将诗人的迷茫与无助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现出他在生命中面临选择时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渺茫。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鲜活的意象,传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的迷茫,情感层次丰富,令人回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的迷茫,情感深刻,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流年堪惜又堪惊”中的“流年”指的是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秋天的到来
C. 生活的烦恼
诗中提到的“塞北情”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江南的向往
B. 对故乡的思念和忧伤
C.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这些书籍将为理解唐代诗歌及其背景提供更深入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