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齐安早秋》

时间: 2025-04-26 01:19:12

诗句

流年堪惜又堪惊,砧杵风来满郡城。

高鸟过时秋色动,

征帆落处暮云平。

思家正叹江南景,听角仍含塞北情。

此日沾襟念岐路,不知何处是前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1:19:12

原文展示:

齐安早秋
作者: 赵嘏 〔唐代〕

流年堪惜又堪惊,
砧杵风来满郡城。
高鸟过时秋色动,
征帆落处暮云平。
思家正叹江南景,
听角仍含塞北情。
此日沾襟念岐路,
不知何处是前程。


白话文翻译:

流逝的岁月值得珍惜,也让人感到惊讶;
清风吹来,打击着砧板和杵,整个郡城都充满了秋的气息。
高飞的鸟儿经过时,秋色随之而动;
在归程的帆船上,傍晚的云彩平静无波。
我思念家乡,不禁感叹江南的美景;
耳边的号角声,依然带着北方的情怀。
今天衣襟沾湿,思绪纠结在岐路上,
我不知道前方的路在何处。


注释:

字词注释:

  • 流年: 指光阴流逝的时间。
  • 砧杵: 砧板和杵,古代磨食物的工具,象征秋季的农忙。
  • 高鸟: 指高飞的鸟,象征着秋天的到来。
  • 征帆: 出征的帆船,代表远行者的心情。
  • 塞北情: 指北方的情感,通常与战乱或孤独相关。
  • 岐路: 分叉的道路,象征人生的选择。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古典典故,但通过“思家”、“塞北”等意象,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家国的忧虑,反映了诗人在动荡时代的心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嘏(约902年-970年),字子美,号清江,唐代诗人,擅长五言绝句和七言律诗。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和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
《齐安早秋》创作于赵嘏的晚年,正值唐朝末期,社会动荡,诗人身处困境,心中充满对故土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此诗正是反映了他在秋季时节的感慨与思考。


诗歌鉴赏:

《齐安早秋》展现了赵嘏对流逝岁月的珍惜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开篇的“流年堪惜又堪惊”,道出了时间的无情与珍贵,令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给人带来的震撼。接下来的“砧杵风来满郡城”则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出秋天的气氛,带来了一种丰收与忙碌的景象。诗中“高鸟过时秋色动”表现了秋天的来临,既有自然界的变化,也映射着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在思乡的情愫中,诗人用“思家正叹江南景”,“听角仍含塞北情”对比了江南的美丽与北方的忧伤,显示了他对故乡的眷恋与对身处他乡的感伤。最后两句“此日沾襟念岐路,不知何处是前程”更是将诗人的迷茫与无助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现出他在生命中面临选择时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渺茫。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鲜活的意象,传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的迷茫,情感层次丰富,令人回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流年堪惜又堪惊: 时间流逝,不仅让人感到要珍惜,也让人惊讶岁月的无情。
  • 砧杵风来满郡城: 秋风吹来,带动了整个城市的秋意,象征着丰收的季节。
  • 高鸟过时秋色动: 高飞的鸟儿经过,带动了秋天的色彩,象征着秋天的来临。
  • 征帆落处暮云平: 远行的帆船归来时,傍晚的云彩显得平静而安详。
  • 思家正叹江南景: 正在思念家乡,感叹江南的美丽风光。
  • 听角仍含塞北情: 听到的号角声,依然带着北方的情感,暗示着思乡与战乱的联系。
  • 此日沾襟念岐路: 今天衣襟沾湿,思绪纠缠在分叉的道路上。
  • 不知何处是前程: 不知道未来的道路在何方,表达出迷茫与无助。

修辞手法:

  • 比喻: “流年堪惜”比喻时间的珍贵与流逝。
  • 拟人: “砧杵风来”让工具具有人性,增加了画面感。
  • 对仗: 诗句中运用了对仗,使得音韵和谐,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的迷茫,情感深刻,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流年: 代表时间的流逝与珍惜。
  • 砧杵: 象征秋季的丰收与劳作。
  • 高鸟: 代表秋天的来临与自然的变化。
  • 征帆: 代表远行者的心情与对故乡的思念。
  • 塞北情: 象征战乱与孤独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流年堪惜又堪惊”中的“流年”指的是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秋天的到来
    C. 生活的烦恼

  2. 诗中提到的“塞北情”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江南的向往
    B. 对故乡的思念和忧伤
    C.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宋代诗人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齐安早秋》《秋夕》(杜甫)
    两首诗都表现了对秋天的感慨与思乡之情,但《齐安早秋》更侧重于对时间流逝的感叹,而《秋夕》则更加关注个人的孤独与无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唐诗三百首》
  2. 《唐代诗人研究》
  3. 《诗词鉴赏与解析》

这些书籍将为理解唐代诗歌及其背景提供更深入的视野。

相关查询

秋夜 短歌行 逆旅行 宇文子友闻予有西郊寻梅诗以诗借观次其韵 幽居 夏夜 迎赦呈王志夫李德孺师伯浑 题湖边旗亭 入城舟中作 谢李平叔郎中问疾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珠盘 湎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叽里咕噜 衣字旁的字 桑土绸缪 米字旁的字 窭贫 身字旁的字 白字旁的字 相忘形骸 庖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五蕴皆空 醇酿 手如柔荑 柔穉 匿影藏形 歹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