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0:45: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0:45:08
题开元寺水阁
作者: 赵嘏 〔唐代〕
年来独向此游频,
谢氏青山与寺邻。
朱槛夜飞溪路雪,
碧林晴隔马蹄尘。
波穿十里桥连寺,
絮压千家柳送春。
这几年我常常独自来这里游玩,
谢氏家族的青山与寺庙相邻。
夜晚,朱红的栏杆上,溪水飞溅,路上覆盖着雪;
晴天,碧绿的树林隔开了马蹄留下的尘土。
波光粼粼,十里长桥连接着寺庙,
柳絮如絮,压弯了千家万户的柳树,送来了春天的气息。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谢氏青山”可能暗指谢家山,谢家在古代文人中有一定的影响力。诗中提到的“朱槛”与“碧林”形成鲜明对比,显示出自然景观的美丽与宁静。
作者介绍:
赵嘏,字子昂,唐代诗人,生于公元约684年,卒年约750年。他以五言律诗见长,作品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赵嘏的诗歌常常描绘自然景观及人情世态,具有一定的哲理性。
创作背景:
《题开元寺水阁》创作于赵嘏晚年,反映了他对自然美的向往及对人生的思考。开元寺位于长安,是当时著名的寺庙之一,诗人以此地为背景,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与情感寄托。
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开元寺水阁的美丽景色。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自然与人文相结合,展现出一幅生动的春日图景。开头两句,诗人以“年来”自述,表现出他对这个地方的依恋和频繁的造访,似乎在诉说着他与自然的深厚情感。
接下来的描写通过“朱槛夜飞溪路雪”的意象,生动地表现出夜晚的宁静与清冷,而“碧林晴隔马蹄尘”则展现了晴日的清新与宁静,形成鲜明对比,描绘出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诗人在描写中充分利用了色彩和声音的对比,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不同季节的变化和自然的美丽。
最后两句,“波穿十里桥连寺,絮压千家柳送春”,则将视野拓展至更广阔的自然景观,水波与柳絮的描写,生动表现了春天的气息,显示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生命的赞美。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自然的美,又有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具有深刻的情感内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自然景观展开,表达了诗人对开元寺水阁的热爱和对春天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他内心的宁静与对生活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对开元寺水阁的情感是怎样的?
A. 喜爱
B. 厌恶
C. 无所谓
D. 忧伤
“朱槛夜飞溪路雪”中“雪”字的意象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冷静
B. 温暖
C. 暖风
D. 热情
诗歌的主要意象有哪些?
A. 青山、朱槛、马蹄
B. 雪、溪水、柳絮
C. 人、情、景
D. 以上都不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相比,赵嘏的这首诗更侧重于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内心情感,而李白的作品则更多地表现了对历史的感慨与壮志未酬的情怀。两者在主题上有所区别,但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