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8:46: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46:19
题柱二首
作者: 陈师道 〔宋代〕
从昔婵娟多命薄,如今歌舞更能诗。
孰知文雅河阳令,不削琼奴柱下题。
从前美丽的女子命运多薄,然而如今的歌舞表演更能传达诗意。谁能知道文雅的河阳令,竟然不削琼奴在柱子下题写的诗句。
“婵娟”与“命薄”可以联系到古代对女性命运的感慨,常见于诗词中。河阳令代表了文人雅士的形象,表明对诗歌的推崇。琼奴则象征着美好而才华横溢的女性,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审美。
作者介绍:陈师道,字义宗,号介庵,宋代著名诗人,善于描写自然景物和人事,风格清新脱俗。他的诗歌常表现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美的追求。
创作背景:这首诗反映了当时文人对女子命运的同情以及对诗歌与音乐的热爱,表现出对社会风气的批判和对美好文化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与当下社会风气的思考。开篇提到“婵娟多命薄”,引人对古代美人命运的思考,揭示了历史的无情和命运的残酷。转而提到“如今歌舞更能诗”,则是对当时娱乐文化的讽刺,暗示现代人对艺术的追求似乎变得肤浅。最后一句“孰知文雅河阳令,不削琼奴柱下题”则是对文化传承与美的颂扬,体现对真正文雅与才情的推崇。
整首诗以对比的手法,展现了诗人与时代的隔阂,同时也流露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欣赏。诗句简洁而富有深意,让人思考传统与现代、命运与才华之间的关系。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比古今文化与命运,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对传统文化的敬重,以及对现代文化的反思。
诗词测试:
“婵娟”指的是:
A. 月亮
B. 美丽的女子
C. 古代诗人
D. 美食
诗中提到的“河阳令”是指:
A. 一种乐器
B. 一位官员
C. 一个地方
D. 一种风俗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此诗与李白的《静夜思》进行对比,李白在月下思乡的情感中强调个人情感的深沉,而陈师道则通过对比古今文化展现了不同的社会背景与人文关怀。两首诗虽然主题不同,但都流露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人生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