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题柱二首》

时间: 2025-05-02 18:46:19

诗句

从昔婵娟多命薄,如今歌舞更能诗。

孰知文雅河阳令,不削琼奴柱下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46:19

原文展示:

题柱二首
作者: 陈师道 〔宋代〕
从昔婵娟多命薄,如今歌舞更能诗。
孰知文雅河阳令,不削琼奴柱下题。

白话文翻译:

从前美丽的女子命运多薄,然而如今的歌舞表演更能传达诗意。谁能知道文雅的河阳令,竟然不削琼奴在柱子下题写的诗句。

注释:

  • 婵娟:指美丽的女子,常用以比喻月亮或女子的美貌。
  • 命薄:命运短暂、薄弱,暗指命运的不幸。
  • 歌舞:指歌唱和舞蹈,表现了当时的娱乐文化。
  • 河阳令:指的是河阳地区的官员,可能指代某个文雅的人。
  • 琼奴:美玉般的女子,常用以形容才子佳人的关系。
  • 柱下题:在柱子下面题写,指代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与留念。

典故解析:

“婵娟”与“命薄”可以联系到古代对女性命运的感慨,常见于诗词中。河阳令代表了文人雅士的形象,表明对诗歌的推崇。琼奴则象征着美好而才华横溢的女性,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审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师道,字义宗,号介庵,宋代著名诗人,善于描写自然景物和人事,风格清新脱俗。他的诗歌常表现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美的追求。

创作背景:这首诗反映了当时文人对女子命运的同情以及对诗歌与音乐的热爱,表现出对社会风气的批判和对美好文化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与当下社会风气的思考。开篇提到“婵娟多命薄”,引人对古代美人命运的思考,揭示了历史的无情和命运的残酷。转而提到“如今歌舞更能诗”,则是对当时娱乐文化的讽刺,暗示现代人对艺术的追求似乎变得肤浅。最后一句“孰知文雅河阳令,不削琼奴柱下题”则是对文化传承与美的颂扬,体现对真正文雅与才情的推崇。

整首诗以对比的手法,展现了诗人与时代的隔阂,同时也流露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欣赏。诗句简洁而富有深意,让人思考传统与现代、命运与才华之间的关系。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从昔婵娟多命薄:昔日美丽女子的命运多是薄弱而悲惨,表达人们对美的哀伤。
    2. 如今歌舞更能诗:如今的歌舞虽然热闹,却在诗意上似乎更为浅薄。
    3. 孰知文雅河阳令:谁能理解那文雅的河阳令,代表了传统文化的精髓。
    4. 不削琼奴柱下题:竟然不在琼奴的柱子下题写,更是对过去美好文化的遗憾。
  • 修辞手法

    1. 对比:古今对比,展现时代的变化。
    2. 隐喻:将命运与艺术结合,暗示不同的生活状态。
    3. 拟人:赋予文化以生命,强调其重要性。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比古今文化与命运,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对传统文化的敬重,以及对现代文化的反思。

意象分析:

  • 婵娟:象征美丽与命运,反映了女性在历史中的地位。
  • 歌舞:代表现代的娱乐文化,但却显得空洞。
  • 河阳令:象征古代文人的优雅与风范。
  • 琼奴:美的象征,体现了古代才子佳人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婵娟”指的是: A. 月亮
    B. 美丽的女子
    C. 古代诗人
    D. 美食

  2. 诗中提到的“河阳令”是指: A. 一种乐器
    B. 一位官员
    C. 一个地方
    D. 一种风俗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可以将此诗与李白的《静夜思》进行对比,李白在月下思乡的情感中强调个人情感的深沉,而陈师道则通过对比古今文化展现了不同的社会背景与人文关怀。两首诗虽然主题不同,但都流露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人生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诗经与古诗词选读》

相关查询

赠刘进父监庙四首 其四 简王元宗 得蕙数本有怀斯远二首 范参政自建康得资政宫祠六诗寄呈 其一 送赵一叔江西漕赴召三首 风雨兼旬继之以雪作惜梅叹 冬日杂兴 其四 寄郑秘校 观邢园梅偶成长句录呈上饶故人段元衡钧 怀李商叟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横开头的成语 趋舍有时 舍然大喜 疲剧 万里鹏翼 冰洲石 弋字旁的字 筛锣 私字儿的字 雨字头的字 包含骨的成语 包含逢的词语有哪些 方领圆冠 大字旁的字 深仇积恨 血雨腥风 臣字旁的字 撒手尘寰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