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3:12: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23:12:13
作者: 向滈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霜威凄紧,政悲风摇落,千山群木。
十里清香方盛赏,岩桂娇黄姹绿。
九畹衰业,东篱落蕊,到此成粗俗。
孤标高远,淡然还媚幽独。
憔悴诗老多情,问佳人底事,幽居空谷。
日暮天寒垂翠袖,愁倚萧萧脩竹。
林下神情,月边风露,不向雕栏曲。
殷勤惟有,篆烟留得馀馥。
霜寒的气息凄冷紧迫,悲风摇动树叶,千山万木尽显凋零。
十里之内清香正浓,岩边的桂花娇艳欲滴。
九畹之地的衰败景象,东篱的花蕊凋零,似乎变得粗俗单调。
我孤独地标榜自己高远,淡然却又迷人,幽静而独处。
憔悴的诗人多情,向佳人询问,何以幽居在空谷?
日暮时分,天气寒冷,翠袖垂下,忧愁倚靠在萧萧的竹子上。
树林间的神情,月边的风露,不向雕栏的曲子倾诉。
殷勤的只有那篆烟,留住了余香满溢。
作者介绍: 向滈,字景初,号山云,宋代诗人,以词风清丽著称,常表达对自然的感悟与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秋天桂花的赏析,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孤独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的留恋。
《念奴娇(木樨)》是一首充满了秋天气息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季的凄凉与桂花的美丽。开头的“霜威凄紧”给人一种寒冷的感觉,似乎在暗示着生命的脆弱与短暂。紧接着,通过“十里清香方盛赏”,诗人展现了桂花的迷人香气,形成了凄凉与美丽的强烈对比,突显出诗人对美的深刻体悟。
在对生活的思考中,诗人表现出一种孤独的情怀,尤其是“孤标高远,淡然还媚幽独”,既表现出对自我的独立追求,也流露出对佳人的思念与渴望。诗中充满了细腻的情感,高远的理想与现实的孤独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
全诗以“篆烟留得馀馥”作为结尾,体现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将诗意推向高潮,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深邃的思考。
逐句解析:
霜威凄紧,政悲风摇落,千山群木。
描述了寒霜的威力和悲风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十里清香方盛赏,岩桂娇黄姹绿。
通过桂花的香气与色彩,展现秋天的美丽,形成视觉与嗅觉的双重享受。
九畹衰业,东篱落蕊,到此成粗俗。
反映了衰败的景象,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失落感。
孤标高远,淡然还媚幽独。
诗人自我标榜,展现独立的个性与内心的淡然。
憔悴诗老多情,问佳人底事,幽居空谷。
表达了诗人对佳人的思念与对孤独生活的反思。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桂花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美与生命的短暂,诗人以孤独的姿态追求精神的高远,流露出对美的怀念与对人生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霜威凄紧”中的“霜”象征什么?
A. 温暖
B. 寒冷
C. 美丽
D. 生命
诗人对秋天的桂花有何种情感?
A. 悲伤
B. 喜爱
C. 忽视
D. 恶心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向滈的这首诗更加强调秋天的凄凉与孤独,而李清照则通过词句表现出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