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过朱协律故山》

时间: 2025-07-29 16:08:34

诗句

地下无馀恨,人间得盛名。

残篇续大雅,稚子托诸生。

度日山空暮,缘溪鹤自鸣。

难收故交意,寒笛一声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16:08:34

过朱协律故山

作者: 方干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地下无馀恨,人间得盛名。
残篇续大雅,稚子托诸生。
度日山空暮,缘溪鹤自鸣。
难收故交意,寒笛一声声。

白话文翻译:

在地下没有多余的遗憾,而在人间却得到了盛名。
残留的篇章延续了大雅的风范,幼小的孩子寄托于诸位学者。
日子渐渐过去,山中已是空寂的黄昏,溪边的白鹤在自鸣。
难以收回故交的情意,寒冷的笛声一声声传来。

注释:

  • 地下: 指死后或隐居的状态。
  • 余恨: 多余的遗憾。
  • 盛名: 享有的声望。
  • 残篇: 残留的诗篇。
  • 大雅: 指高雅的诗歌,古代《诗经》中有“高雅”的诗篇。
  • 稚子: 年幼的孩子。
  • 诸生: 指学者、读书人。
  • 缘溪: 沿着溪流。
  • 寒笛: 指寒冷天气中的笛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干,字令德,唐代诗人,曾任职于多个地方,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风清新婉约,常表现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方干游览朱协律故山时,表达了对过往的追忆和对友人的思念,反映出他对生命和名利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哲思和情感的画面,诗人通过对故山的回忆,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反思。首句“地下无馀恨”意指即使身处阴间,也没有未了的遗憾,对比于“人间得盛名”,揭示了名声与内心状态之间的矛盾。诗的后半部分通过自然景象展示了孤独与凄凉,尤其是“寒笛一声声”的意境,更是将思念与冷清结合,深化了对故友情谊的感慨。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深远,体现出唐代诗歌的艺术特色。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地下无馀恨,人间得盛名”:强调了名声与内心感受的对立。
    2. “残篇续大雅,稚子托诸生”:提到大雅的诗篇延续,以及年轻人的希望与传承。
    3. “度日山空暮,缘溪鹤自鸣”:描绘了夕阳西下的宁静与孤独,白鹤的鸣叫象征着自由与孤独。
    4. “难收故交意,寒笛一声声”:表现了对旧友的思念与惆怅,笛声在寒冷中回荡,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 修辞手法:

    • 对比:地下与人间的对比,突显情感的复杂。
    • 意象:山、溪、鹤、笛等意象的运用,营造出自然与情感的交融。
    • 拟人:白鹤自鸣的描写,使自然更具人性化,传递出孤独的情感。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逝去岁月的追忆,对故友的思念,以及对名声与内心感受之间矛盾的思考,整体情感深沉而富有哲理。

意象分析:

  • 地下: 象征生命的尽头,反映对过往的思考。
  • 盛名: 代表社会的认可与价值。
  • 残篇: 传承与遗留。
  • 白鹤: 象征高洁与孤独。
  • 寒笛: 代表思念与寂寞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地下”指的是什么?
    A. 地面
    B. 死亡或隐居
    C. 地下水
    答案: B

  2. “寒笛一声声”中“寒笛”象征什么?
    A. 快乐
    B. 孤独与思念
    C. 春天的到来
    答案: B

  3. 诗中提到的“稚子”指的是谁?
    A. 年长者
    B. 年幼的孩子
    C. 学者
    答案: B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 同样描绘自然与人生哲理,强调自然景象对情感的影响。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成语: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行路难 战城南 宿成都松溪院 春情寄子安 情书 题任处士刱资福寺 春情寄子安 闺怨 江陵愁望寄子安 酬李郢夏日钓鱼回见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卖官贩爵 责赇 羊字旁的字 像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灾难深重 春条 明刑弼教 延喘 魚字旁的字 又字旁的字 弯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首字旁的字 悮国欺君 珍肴 同字框的字 车结尾的成语 头面人物 丛滋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