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豫让》

时间: 2025-05-01 05:53:24

诗句

韩魏同谋反覆深,晋阳三板免成沉。

赵衰当面何须恨,不把干将访负心。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53:24

原文展示

韩魏同谋反覆深,
晋阳三板免成沉。
赵衰当面何须恨,不把干将访负心。

白话文翻译

韩魏两国密谋反叛的事情复杂而深重,
晋阳的三块木板却能使他们免于沉沦。
赵衰面对面又何必心存怨恨,
不去找干将询问那失信之人。

注释

  • 韩魏:指韩、魏两国,历史上曾反复谋划对抗晋国的联盟。
  • 晋阳:古地名,指今山西省太原市,是当时的一个重要政治军事中心。
  • 三板:指的是古代的刑具,用来刑罚罪犯,这里隐喻晋国通过某种手段惩罚了反叛者。
  • 赵衰:赵家的一位代表性人物,这里用来象征对敌人的态度。
  • 干将:著名的铸剑师,其剑象征着忠诚与信任。

典故解析

此诗中提到的“干将”源于古代传说,干将是铸剑的名匠,他所铸的剑象征着忠诚与力量,常被用来比喻对信任的期待或对背叛的指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吴融,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擅长五言绝句,作品多表现对历史事件的思考与感慨。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带有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社会动荡的时期,作者目睹了韩魏两国的反叛以及晋国的应对,反映了当时复杂的政治局势和人心的变迁。

诗歌鉴赏

《豫让》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忠诚与背叛的深刻思考。诗中提到的韩魏联合反叛,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事件,作者通过对这个事件的反思,表现出对忠诚的渴望和对背叛的失望。诗的开头两句通过对事件的叙述,展现出一种沉重的历史感,表面上似乎是在讲述战事,实际上却在揭示人性中的复杂与矛盾。

第三句“赵衰当面何须恨”,更是深刻地探讨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问题,面对敌人,是否应当心存怨恨,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思考。最后一句“不把干将访负心”,则用干将的形象来引出对信任的期待,表现出对于忠诚的渴望与对失信的痛心。这首诗在结构上严谨,情感表达上深刻,展现了吴融在诗歌创作上的独特视角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揭示韩魏两国的合谋,暗示其背叛的深度与复杂性。
    • 第二联:用“晋阳三板”象征晋国的反击手段,表达对反叛者的惩罚。
    • 第三联:赵衰的态度反映出对敌人不必心存怨恨的哲学思考。
    • 第四联:强调对忠心耿耿的人的渴望与对背叛行为的反感。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韩魏同谋”与“晋阳三板”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通过“干将”隐喻忠诚与信任,表现出对失信的控诉。
  • 主题思想

    • 诗歌探讨了忠诚与背叛的主题,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并对人性中的信任与背叛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意象分析

  • 韩魏:象征着背叛与阴谋。
  • 晋阳三板:代表着正义的制裁与反击。
  • 赵衰:表现了对敌人的复杂情感。
  • 干将:象征忠诚与背叛的对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韩魏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忠诚
    • B. 背叛
    • C. 和平
  2. “晋阳三板”主要表示什么?

    • A. 反叛的结果
    • B. 反击的手段
    • C. 和谐的象征
  3. 作者通过“干将”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失信的失望
    • B. 对战争的热情
    • C. 对友谊的珍视

答案: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比较吴融的《豫让》与李白的《将进酒》,前者关注的是历史与人性,后者则强调了对生命的热烈追求。两者都展示了诗人对社会的思考,但立足点与情感基调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文学概论》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题安之弟诗词近稿 弁山积雪 黄华山瀑布 题凤栖寺 贡院寄前主司萧尚书听(一作吕渭诗) 顾十二况左迁过韦苏州房杭州韦睦州…以继三君子之风焉 宣州东峰亭各赋一物得古壁苔 题魁岩 题夏氏高氏双节 过务本乡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比字旁的字 白面书郎 杀人不眨眼 牛字旁的字 调人 嚼腭搥床 包含青的词语有哪些 穷富极贵 釆字旁的字 包含分的词语有哪些 毋字旁的字 玄字旁的字 哼唧 日月跳丸 包含奔的成语 音形 盘古 背结尾的成语 厚颜 包含群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