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3:55: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3:55:41
古松凌巨塔,修竹映空廊。
竟日闻虚籁,深山只此凉。
僧真生我静,水淡发茶香。
坐久东楼望,钟声振夕阳。
古老的松树高耸入云的大塔旁,修长的竹子映衬着空旷的走廊。
一整天都能听到空灵的音乐,深山之中只有这里最为凉爽。
僧人真正给我带来了宁静,淡淡的水中散发出茶香。
坐久了在东楼上远望,钟声在夕阳下悠然回荡。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刘得仁,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脱俗,常表现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作者避暑的场景,可能是在慈恩寺塔下,表达他对自然环境的赞美与内心的宁静。唐代社会繁华,诗人常借避暑、游山玩水表达对世俗的逃避与思考。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避暑胜地,诗人在古松和修竹的映衬下,享受着深山的清凉和僧人的宁静。全诗的意象清新自然,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内心安宁的追求。开篇两句,通过对古松和修竹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幽静的环境,展示了寺庙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接下来的两句,诗人听到空灵的自然声响,感受到深山的凉爽,表现出一种超然的心境与对自然的融入。后两句则通过僧人的存在,强调了内心的平静,以及茶香带来的愉悦感受,最后以钟声结束,给人以时光流逝的感受,暗示着人生如梦,珍惜当下。整首诗意境深远,既有自然的美,又有哲理的思考,体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美,体现了诗人对内心安宁的追求与对世俗的逃避。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古松”象征什么?
“竟日闻虚籁”中的“虚籁”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钟声”给人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