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42: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42:21
居庸突兀倚青天,一涧泉流鸟道悬。
终古戍兵烦下口,本朝陵寝托雄边。
车穿褊峡鸣禽里,烽点重冈落雁前。
燕代经过多感慨,不关游子思风烟。
居庸关高耸入云,山涧清泉潺潺流淌,鸟儿在悬崖间飞翔。
古来守边的士兵总是苦于这条险峻的道路,而今的皇陵安卧在雄伟的边疆。
车辆穿过狭窄的峡谷,鸟鸣声在耳边响起,烽火台在重重山冈上闪烁,雁群在空中掠过。
燕代的历史让人感慨万千,却与游子对故土的思念无关。
顾炎武(1613年-1682年),字季明,号亭林,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历史学家、文学家。他提倡实事求是,重视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其诗风多表现出对国家与社会的关心。
《居庸关》是在顾炎武晚年时期创作,反映了他对边关的感慨以及对历史的思考。居庸关作为北方防线的重要关口,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诗人在此寄托了他对国家、历史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居庸关 其一》是一首描绘自然与历史的诗作,诗中通过对居庸关的描写,展现了边关的壮丽与历史的沧桑。首句“居庸突兀倚青天”以雄壮的地势引入,瞬间勾勒出雄伟的山川景象,突显出居庸关的险峻。接着“涧泉流鸟道悬”则用清新的意象对比,生动描绘了山中宁静的自然环境,鸟儿在空中飞翔,似乎与周围的环境和谐共处。
“终古戍兵烦下口”体现了居庸关作为边防重地的历史责任,士兵们在这里守卫着国家的安宁。诗人借此表达了对那些戍边士兵的同情与敬意,反映出战争带来的烦恼与苦楚。
后两句“车穿褊峡鸣禽里,烽点重冈落雁前”通过细腻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生动而又略显孤独的气氛,展现了人们在边关的生活状态。最后一句“燕代经过多感慨,不关游子思风烟”则是对历史的沉思,尽管历史悠久,游子却仍然承载着对故土的思念之情,反映出人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与无奈。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有对历史的沉思,也有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顾炎武对社会与个人命运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表达了对边关自然景观的赞美,以及对历史沧桑的沉思,同时反映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与无奈,展现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居庸关位于哪个地方?
“终古戍兵烦下口”中的“戍兵”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燕代”是指哪个历史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