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居庸关 其一》

时间: 2025-05-01 04:42:21

诗句

居庸突兀倚青天,一涧泉流鸟道悬。

终古戍兵烦下口,本朝陵寝托雄边。

车穿褊峡鸣禽里,烽点重冈落雁前。

燕代经过多感慨,不关游子思风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42:21

原文展示:

居庸突兀倚青天,一涧泉流鸟道悬。
终古戍兵烦下口,本朝陵寝托雄边。
车穿褊峡鸣禽里,烽点重冈落雁前。
燕代经过多感慨,不关游子思风烟。

白话文翻译:

居庸关高耸入云,山涧清泉潺潺流淌,鸟儿在悬崖间飞翔。
古来守边的士兵总是苦于这条险峻的道路,而今的皇陵安卧在雄伟的边疆。
车辆穿过狭窄的峡谷,鸟鸣声在耳边响起,烽火台在重重山冈上闪烁,雁群在空中掠过。
燕代的历史让人感慨万千,却与游子对故土的思念无关。

注释:

  • 居庸关:位于今北京市延庆区,是古代重要的边防关口。
  • 突兀:高耸、突出的样子。
  • 青天:指天空,形容居庸关的高度。
  • 涧泉:山涧中的泉水。
  • 戍兵:守边的士兵。
  • 陵寝:皇帝的墓地。
  • 褊峡:狭窄的峡谷。
  • 烽点:烽火台,古代用于传递信息的信号设施。
  • 燕代:指燕国时期,历史悠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炎武(1613年-1682年),字季明,号亭林,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历史学家、文学家。他提倡实事求是,重视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其诗风多表现出对国家与社会的关心。

创作背景:

《居庸关》是在顾炎武晚年时期创作,反映了他对边关的感慨以及对历史的思考。居庸关作为北方防线的重要关口,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诗人在此寄托了他对国家、历史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居庸关 其一》是一首描绘自然与历史的诗作,诗中通过对居庸关的描写,展现了边关的壮丽与历史的沧桑。首句“居庸突兀倚青天”以雄壮的地势引入,瞬间勾勒出雄伟的山川景象,突显出居庸关的险峻。接着“涧泉流鸟道悬”则用清新的意象对比,生动描绘了山中宁静的自然环境,鸟儿在空中飞翔,似乎与周围的环境和谐共处。

“终古戍兵烦下口”体现了居庸关作为边防重地的历史责任,士兵们在这里守卫着国家的安宁。诗人借此表达了对那些戍边士兵的同情与敬意,反映出战争带来的烦恼与苦楚。

后两句“车穿褊峡鸣禽里,烽点重冈落雁前”通过细腻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生动而又略显孤独的气氛,展现了人们在边关的生活状态。最后一句“燕代经过多感慨,不关游子思风烟”则是对历史的沉思,尽管历史悠久,游子却仍然承载着对故土的思念之情,反映出人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与无奈。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有对历史的沉思,也有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顾炎武对社会与个人命运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居庸突兀倚青天:居庸关高耸而立,直插云霄,展现出其巍峨的姿态。
  2. 一涧泉流鸟道悬:山涧中的泉水潺潺流动,鸟儿在高悬的山道间飞舞,描绘出自然的美好。
  3. 终古戍兵烦下口:古代守边的士兵在这里常常面临艰难困苦,展现出历史的沉重。
  4. 本朝陵寝托雄边:如今的皇帝陵寝坐落于这雄伟的边疆,体现出历史的延续。
  5. 车穿褊峡鸣禽里:车辆穿过狭窄的山峡,鸟鸣声此起彼伏,描绘出边关的生活情景。
  6. 烽点重冈落雁前:烽火台矗立在重重山冈上,雁群在空中飞过,表现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孤独的氛围。
  7. 燕代经过多感慨:历经燕国的历史,诗人感慨万千,反映出历史的沉淀。
  8. 不关游子思风烟:游子对故土的思念尽管深重,但与历史的感慨似乎无关,显现出一种对个人命运的思索。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居庸突兀”与“一涧泉流”,形成对仗工整的句式。
  • 比喻:将居庸关比作历史的沉重载体,表现出人们对历史的敬畏。
  • 拟人:鸟儿在山间飞翔,赋予自然以生命。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边关自然景观的赞美,以及对历史沧桑的沉思,同时反映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与无奈,展现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居庸关:象征着边防与历史责任。
  • 泉流:代表自然的生命力与宁静。
  • 戍兵:象征着保家卫国的责任与艰辛。
  • 烽火台:象征着战争与信息传递的历史。
  • 雁群:代表游子的思乡之情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居庸关位于哪个地方?

    • A) 北京
    • B) 南京
    • C) 西安
    • D) 杭州
  2. “终古戍兵烦下口”中的“戍兵”指的是什么?

    • A) 守边的士兵
    • B) 商人
    • C) 农民
    • D) 学者
  3. 诗中提到的“燕代”是指哪个历史时期?

    • A) 唐代
    • B) 宋代
    • C) 燕国时期
    • D) 明代

答案:

  1. A) 北京
  2. A) 守边的士兵
  3. C) 燕国时期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杜甫与顾炎武的边关诗: 杜甫的《望岳》同样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但更倾向于表现个人的情感与理想;而顾炎武则通过居庸关反映了历史的沉重与边境的责任,两者在表达方式和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崔申之以诗为别苏明父郭逢叔各有和章谨复用 寿昌道中壁间有乌石寺诗和其韵 喜闲 送伴回至平江舟中与元览试茶 题卧屏十八花·黄菊 具上人以诗相别复和之 九效·宁固 和卢叔才食蛹 蒙才孺伯惠诗颇及参问 赠施尧年老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疋字旁的字 一言兴邦,一言丧邦 祥云瑞彩 龙字旁的字 敢不唯命 包含搑的词语有哪些 餐风宿雨 查办 鉥心刿目 攻疾防患 低音提琴 卜字旁的字 包含忱的词语有哪些 责先利后 啌咙 渝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采字头的字 贝字旁的字 包含极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