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09: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09:35
忆昔
作者:弘历 〔清代〕
忆昔膝下时,依依切孺慕。
北方例春旱,岁岁烦圣虑。
殷忧每先期,赈恤筹补助。
常见传六膳,有时忘下箸。
窃谓愁劳过,欲慰意转惧。
微诚荷恩鉴,首肯无诃怒。
恒于祈请所,命代申忱素。
岂知慈爱中,诲训于兹寓。
今为切已事,旱暵况频遇。
任同德霄壤,惭畏日增遽。
敕几戒终怠,调元愧六幕。
稍可自信者,良心尚如故。
回忆往昔在膝下的时光,依依不舍地表达对父母的深厚情感。北方每年春天都常常干旱,年年都让皇上为此忧虑。每当灾情来临,赈济和救助的措施总是提前做好准备。常常看到饭菜送来,有时却因心中忧虑而忘记动筷。暗自觉得劳苦过度,想要安慰自己的心情却反而更加害怕。微薄的诚意希望能得到恩宠,得到的却是不带责备的首肯。常常在祈求的地方,恳求上天的恩典。岂料在慈爱的怀抱中,教诲和训诲也隐含于此。如今身处紧迫的事情,干旱的情况频繁出现。就算同德如霄如壤,也愧怍于日益增多的困境。敕令几次戒惰,却始终不能坚持,调理自身的愧疚如同六幕的重担。唯有可以自信的,是内心的良知依然如故。
作者介绍:弘历,即清代乾隆皇帝,年号乾隆,擅长书法和诗词,政治上也有较高的成就。其诗词风格多采用古典形式,内容常涉及对历史的感慨、对民生的关怀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抒发。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他对早年生活的追忆,表现了其对父母的深厚感情以及对民生艰难的忧虑。诗中提到北方的干旱,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困境和皇帝对百姓的关心。
《忆昔》是一首回忆往昔的抒情诗,表现了作者对自己成长过程的追忆和对当下社会问题的忧虑。诗中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父母的依恋和对灾荒民生的关注。开篇“忆昔膝下时”,即以细腻的情感拉开序幕,展现出对温暖家庭的怀念。接下来的描写则转向北方春旱的问题,表达了年年干旱给国家和人民所带来的困扰,以及作为皇帝的他不得不面对的责任和压力。
作者在诗中流露出的愁苦与无奈,尤其在提到“常见传六膳,有时忘下箸”时,表现了他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外在的丰盛与内心的忧虑形成强烈对比,深刻反映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通过“今为切已事,旱暵况频遇”一语,作者不仅是在回忆过去,更是在警醒自己面对现实的责任与使命。
整首诗在用词上严谨而富有韵味,情感真挚,展示了清代文人的风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诗中隐含的教诲与自省,也使得整首诗更具深度与思考,令人深思。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表达对家庭的怀念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通过对往昔的回忆,作者不仅在反思个人成长的经历,也在感慨社会的困境,展现出作为一国之君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膝下”指的是哪个位置?
“北方例春旱”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六膳”指的是?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