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30: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30:20
平都山
作者: 陆游 〔宋代〕
名山近江步,蜡屐得闲行。
奔鹿冲人过,藏丹彻夜明。
唐碑多断蚀,梁殿半欹倾。
洞口云常涌,檐牙柏再荣。
行逢负笼客,卧听送船声。
乞我诛茆地,灵苗得共烹。
这首诗描绘了平都山的美丽与宁静。诗人在名山附近漫步,穿着蜡屐,悠闲自在。鹿群在路旁奔跑,夜晚的藏丹花依然散发着光辉。唐代的碑刻已经残破,梁代的殿宇也倾斜了一半。洞口常常云雾缭绕,檐角的柏树依然茂盛。偶尔遇到挑担的客人,躺下时听到船只远去的声音。希望我能在这荒野中种植灵草,与之同烹。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词人,政治家。陆游的诗歌以抒情和咏史见长,作品反映了他的爱国情怀和对故国的思念。
这首《平都山》作于陆游晚年,他常常在山水之间寻求心灵的慰藉,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历史的沉思。诗中对古迹的描写,也反映了他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平都山》是一首兼具自然美与历史感的五言绝句。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平都山的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展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对历史沧桑的深刻反思。诗的开头,名山和蜡屐的结合,展现出诗人在山水间的悠然自得,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接着,奔鹿与藏丹的描写,赋予了自然生机与活力,仿佛在告诉读者生活的美好。
在历史的描写中,唐碑和梁殿的残破,象征着过去的辉煌已成往事,激发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诗人以“行逢负笼客,卧听送船声”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淡泊与追求。在最后一句中,乞求种植灵苗,暗示了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体现出一种对未来的希冀。
整首诗结合了自然与历史的景观,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出陆游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到的艺术视角。
全诗通过描绘平都山的自然与历史,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历史的思考,以及对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蜡屐”是指什么?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奔鹿”代表了___的自然生机。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唐碑”是完整完好的。(对/错)
陆游的《平都山》与王维的《鹿柴》均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前者注重历史遗迹的反思,后者则强调自然的宁静与和谐。两者皆展现了诗人对山水的深厚情感与对生活的独特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