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0:43: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0:43:26
《清平乐》
作者: 曹勋 〔宋代〕
一春老病。空过春光永。
药鼎煎炉朝暮景。只是医方药性。
经旬日色云遮。山高寒透窗纱。
常恨檐头倾雨,犹能枕上看花。
整整一个春天都在生病,白白地错过了春天的美好时光。
药鼎在早晚煎药的景象,唯有医方和药性在心中回荡。
经过多日,天气阴云密布,山高的寒气透过窗纱。
我常常怨恨屋檐上倾泻的雨水,却依然可以在床上看花。
曹勋,宋代词人,以词作而闻名,风格清新,情感细腻。他的作品多描绘生活中的细节,常常融入个人情感和自然景物的描写。曹勋的词不仅有音乐美,还富有哲理。
《清平乐》创作于诗人生病的时期,反映了他在病痛中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和对春光的无奈。春季本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季节,但诗人却因病无法享受,形成强烈的对比,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清平乐》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病中对生命的感悟和对春光的怀念。诗开头用“一春老病”点明了主题,直接将读者带入了诗人的境遇中。接着,诗人通过“药鼎煎炉”描绘了自己在病中煎药的场景,生动而真实,透露出一种无奈和孤独感。随着诗句的发展,诗人对阴云密布的天气感到惆怅,山高的寒意透过窗纱,让他倍感寒冷和孤独。
而“常恨檐头倾雨,犹能枕上看花”则是一种情感的升华,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尽管身处病痛和阴雨之中,诗人仍然可以在床上看到窗外的花朵,这既是对生的渴望,也是对美好事物的珍惜。整体上,诗歌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在病痛中对生命、自然和春天的深刻反思,情感真挚而深邃。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在逆境中对生活的思考。诗人在病痛中依然保持对春天的向往,展现了人性中坚韧而美好的部分。
诗中的“药鼎”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春天的感受是怎样的?
诗中提到的“山高寒透窗纱”是为了表达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