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5:19: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5:19:09
原文展示:
画罗双凤。素舸曾相送。一夕梨云无好梦。帘外月明如汞。桃根桃叶谁怜。江南好暮秋天。赢得楼头指点,木兰可是郎船。
白话文翻译:
画着双凤的罗帷。白色的小船曾经送走过我。一夜之间,梨花的云彩让我无梦可寻。帘外的月光明亮得像水银一样。桃根和桃叶又有谁来怜惜呢?江南的晚秋是如此美好。楼头的人指着我问,木兰是不是在等她的郎船。
注释:
典故解析:诗中提到的“木兰”可能与《木兰辞》相关,暗示了一种忠贞与等待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文廷式(约1650-约1710),清代诗人,以词作见长,风格清新脱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生情感。
创作背景:此词可能是在作者回忆往昔、思念故人的情境下写成,反映了清代文人对于个人情感和社会变迁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清平乐 有忆》是一首充满怀旧情绪的词作,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对往事的追忆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开篇的“画罗双凤”寓意着美好的爱情,而“素舸曾相送”则让人感受到一段情感的离别。整首词以月光和秋天的意象为背景,渗透出淡淡的忧伤与孤独。
“梨云无好梦”一句,表现了梦境的破碎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显示出一种对往昔的惋惜。而“帘外月明如汞”则通过月光的冷清烘托出内心的孤寂,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令人心生感慨。
后半部分,作者描绘了江南美丽的秋天,显现出自然的魅力与生命的短暂。最后一句“木兰可是郎船”不仅仅是对心上人的询问,更是对爱情与期望的寄托,表达了诗人对情感的执着与期待。
整首词在音乐性与意境上都处理得极为细腻,展现了清代词人对情感的细腻观察和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词表达了对过去美好爱情的追忆与淡淡的忧伤,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的期待。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画罗双凤”中的“双凤”象征什么? A. 朋友 B. 美好的爱情 C. 离别
“帘外月明如汞”中的“如汞”指的是什么? A. 明亮而冷清 B. 暖和而明亮 C. 模糊而暗淡
整首词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A. 欢快 B. 忧伤 C. 愤怒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