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苏修撰赴阙四首 其四》

时间: 2025-05-02 12:29:17

诗句

出异归同禹与颜,未分黄阁与青山。

事机爽忽秋毫上,聊验天心语默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29:17

原文展示:

送苏修撰赴阙四首 其四 张载 〔宋代〕 出异归同禹与颜,未分黄阁与青山。 事机爽忽秋毫上,聊验天心语默间。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像大禹和颜回那样,出仕与归隐虽异,但心志相同;无论是身处朝堂还是隐居山林,心境未曾改变。世事的变化如同秋毫般细微,可以借此来验证天意的微妙变化,通过言语和沉默之间的表达。

注释: 字词注释:

  • 出异归同:指出仕与归隐虽异,但心志相同。
  • 禹与颜:指大禹和颜回,分别代表出仕和归隐的典范。
  • 黄阁:指朝廷,代指官场。
  • 青山:指隐居的山林。
  • 事机:指世事的变化。
  • 爽忽:迅速而细微的变化。
  • 秋毫:比喻极其细微的事物。
  • 天心:指天意。
  • 语默:言语和沉默,代指表达和隐晦。

典故解析:

  • 禹与颜:大禹是古代的治水英雄,代表出仕;颜回是孔子的弟子,以隐居不仕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载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他的诗歌多表达理学思想和对世事的深刻洞察。这首诗是送别苏修撰赴京的作品,表达了对友人无论身处何地,心志不变的祝愿。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苏修撰即将赴京任职时所作,张载通过此诗表达了对友人无论身处官场还是山林,都能保持初心和志向的期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大禹和颜回的比喻,表达了无论出仕还是归隐,心志相同的理念。诗中“未分黄阁与青山”一句,强调了无论身处何地,心境未曾改变。后两句通过“事机爽忽秋毫上”和“聊验天心语默间”的描写,展现了世事变化的微妙和天意的难以捉摸,同时也表达了通过言语和沉默来验证天意的深刻思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张载对世事的深刻洞察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出异归同禹与颜:通过大禹和颜回的比喻,表达了无论出仕还是归隐,心志相同的理念。
  2. 未分黄阁与青山:强调了无论身处官场还是山林,心境未曾改变。
  3. 事机爽忽秋毫上:描绘了世事变化的微妙,如同秋毫般细微。
  4. 聊验天心语默间:表达了通过言语和沉默来验证天意的深刻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大禹和颜回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心志相同的理念。
  • 对仗:诗中“黄阁与青山”和“语默间”形成了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无论身处何地,心志不变,通过世事变化的微妙和天意的难以捉摸,表达了深刻的思考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禹与颜:代表出仕和归隐的典范。
  • 黄阁:代指官场。
  • 青山:代指隐居的山林。
  • 秋毫:比喻极其细微的事物。
  • 天心:指天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禹与颜”分别代表什么? A. 出仕和归隐 B. 官场和山林 C. 言语和沉默 D. 天意和人心

  2. 诗中“未分黄阁与青山”表达了什么意思? A. 心境未曾改变 B. 官场和山林的分别 C. 天意的难以捉摸 D. 世事变化的微妙

  3. 诗中“事机爽忽秋毫上”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对仗 C. 拟人 D. 排比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别》:表达了送别友人的深情和对友人未来的祝愿。
  • 杜甫的《送韩十四江东觐省》:通过送别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和对世事的感慨。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送别》与张载的这首诗都表达了送别友人的情感,但王维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慨,而张载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友人心志不变的祝愿。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载的诗歌,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包括张载的诗歌创作。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奉和简文帝山斋诗 春日诗 咏雪诗 咏日华诗 鬬鸡诗 内园逐凉 咏织妇诗 为羊衮州家人答饷镜诗 和王舍人送客未还闺中有望诗 新亭送别应令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狼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微妙玄通 滴水成河 迷识 铁板铜琶 祝僇祝鲠 马字旁的字 包含可的词语有哪些 治郭安邦 包含苋的词语有哪些 十字旁的字 伏地扣子 宿地 提手旁的字 淖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还珠买椟 酉字旁的字 惊敛 甘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