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51: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1:51:52
为羊衮州家人答饷镜诗
作者:徐陵 〔南北朝〕
信来赠宝镜,
亭亭似团月。
镜久自踰明,
人久情愈歇。
取镜挂空台,
于今莫复开。
不见孤鸾鸟,
香魂何处来。
收到信件送来的宝镜,
它清晰明亮,宛如圆月。
镜子长久以来依旧明亮,
而人却久矣情感渐渐冷却。
取下镜子挂在空台上,
如今再也不想打开它。
不见孤鸟在空中飞翔,
那幽香的灵魂又在何方呢?
“孤鸾鸟”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象征孤独和遗憾,鸾鸟本是传说中一种美丽的鸟,象征着美好的爱情。此处的提及引发读者对失去爱情的共鸣。
徐陵,南北朝时期的诗人,字公度,号云卿,曾任职于梁朝,文学成就突出,尤其以诗歌和骈文见长。他的作品常带有浓厚的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悟。
这首诗写于他收到家人赠送的镜子之际。镜子作为一种日常用品,承载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与情感,反映出他对人情冷暖的感慨。
《为羊衮州家人答饷镜诗》以宝镜为媒介,表达了诗人对家人深厚的情感与思念之情。开篇以“信来赠宝镜”引入,简洁而直白,勾勒出一个温暖的场景,然而随着诗句的发展,情感逐渐转向深邃的孤独与遗憾。
“亭亭似团月”将镜子的明亮与美好比作月亮,营造出一种清冷的美感;而“镜久自踰明,人久情愈歇”则通过对比揭示了时间对情感的侵蚀,感慨人情的淡漠与变迁。之后,诗人将镜子挂于空台,象征着无奈与孤独,“于今莫复开”则暗示着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无力追忆。
最终,孤鸾鸟的意象不仅增强了孤独感,也传递了思念的苦涩,令人感受到一种深切的失落与无奈。整首诗在结构上简单却情感深厚,徐陵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思考,成功地将个人感受与普遍的人生哲理结合在一起。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思念、孤独与时间的流逝展开,体现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脆弱与无常,表现出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无奈。
信来赠宝镜中的“镜”代表什么?
诗中“孤鸾鸟”主要象征什么?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