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4:32: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4:32:24
朝晖烂曲池,夕满西陂。 复有当昼景,江上铄光仪。 时从高浪歇,乍逐细波移。 一在雕梁上,讵比扶桑枝。
晨曦照耀着曲池,傍晚时分西边的岸边被夕阳映红。 还有正午的景象,江面上闪烁着光辉如仪。 时而在高浪中停歇,忽然又追逐着细波移动。 一缕光辉挂在雕梁上,怎能与扶桑树的枝叶相比呢?
徐陵(507年-583年),字子陵,号逸人,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和文学家,隋朝初年的重要文人。他的创作风格多样,尤其擅长五言诗和七言诗,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而著称。
《咏日华诗》是徐陵在某个清晨或傍晚时分感受到自然景色变化而写的诗,表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感受。
《咏日华诗》通过描绘晨曦和夕阳下的江河景象,展现了自然光影的变幻和诗人心中的感慨。诗的开头“朝晖烂曲池”,用“烂”字形容晨光的灿烂,既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暗示了诗人心中对美好时光的珍视。接着,夕阳映红西边的“夕满西陂”,则构建了一个时间的对比,晨曦与夕阳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时间流逝的感慨。
“复有当昼景”一句,表现了正午时分的江面,光辉四射,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突显了光与影的交融。而“时从高浪歇,乍逐细波移”则描绘了波浪的起伏,让人能感受到自然的律动与变化。最后一句“一在雕梁上,讵比扶桑枝”,则以雕梁和扶桑树作对比,强调了光辉的珍贵与独特,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景象的向往。
整首诗构思精巧,意象丰富,既有清晨的宁静,又有黄昏的温柔,展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力和深邃的情感,给读者带来了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诗歌通过描绘日出日落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反映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思考,展现了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咏日华诗》的作者是?
“朝晖烂曲池”中的“烂”是什么意思?
“乍逐细波移”中的“乍”可以理解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