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9:47: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9:47:09
咏织妇诗
作者:徐陵〔南北朝〕
纤纤运玉指。
脉脉正蛾眉。
振蹑开交缕。
停梭续断丝。
檐前初月照。
洞户朱帷垂。
弄机行掩泪。
弥令织素迟。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织妇的辛勤劳作和内心的愁苦。她的纤细手指像运玉一般灵巧,眉眼间流露出柔情。她轻轻摇动着织机,随着梭子的停顿,丝线似乎也断了。檐前的初月照耀着,朱色的帷幕在窗户上垂下。织妇在织布时忍不住流下眼泪,愈加使得织布的进度缓慢。
作者介绍:徐陵(507年-583年),字子云,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擅长诗歌和散文。他的诗歌风格清新典雅,常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繁,民生艰难。织妇作为社会底层劳动者,她的辛勤和痛苦正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普遍现象。
《咏织妇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位织妇日常生活中的辛劳与愁苦。徐陵用“纤纤运玉指”开篇,将织妇的手指比作玉石,既体现出她的灵巧与细腻,又暗含了她的辛勤与美丽。接下来的“脉脉正蛾眉”进一步描绘了她的神情,流露出一种愁苦与忧伤。
诗中的“振蹑开交缕,停梭续断丝”展现了织妇在劳动中时而停顿的状态,似乎在表达她对生活的无奈与沉重。随着“檐前初月照,洞户朱帷垂”,诗人将时间的流逝与织妇的孤独感相联系,月光照射下的朱帷显得更加沉静,增添了一种凄清的氛围。
最后两句“弄机行掩泪,弥令织素迟”更是将织妇的情感推向高潮,泪水使她的工作愈加迟缓,体现了她在艰辛劳动中无法抑制的悲伤。整首诗不仅表现了个人的辛劳与苦痛,也隐含了对普通劳动者的同情与关怀,反映了社会的艰辛与人性的脆弱。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运玉指”比喻手指的灵巧,增强了形象感;“脉脉正蛾眉”通过生动的描绘引起读者的共鸣。
主题思想:表现了织妇的辛勤与内心的愁苦,抒发了对普通劳动者的同情,反映了南北朝时期社会的艰辛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诗词测试:
“纤纤运玉指”中的“纤纤”指的是什么?
A. 细长的手指
B. 纤维
C. 细腻的情感
诗中描绘的织妇在劳动中表现出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悲伤
C. 兴奋
“檐前初月照”中的“初月”象征什么意思?
A. 新的开始
B. 孤独
C. 美丽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