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赠勤师》

时间: 2025-04-23 07:30:11

诗句

勤为浮屠人,形类心不偶。

独负山林栖,远犯风尘走。

如闻大众居,乃是贤豪薮。

专意学文章,韩编不离手。

退之所尚者,岂以言深厚。

径驰周孔域,不为杂说诱。

大凡民之生,虫豸均一丑。

圣人酌中道,君臣与夫妇。

饮食若衣冠,事行而易守。

不喜释老言,诋斥遭诬负。

子今读其书,无乃相纷纠。

学本勿学末,何为恤众口。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7:30:11

原文展示:

赠勤师 勤为浮屠人,形类心不偶。 独负山林栖,远犯风尘走。 如闻大众居,乃是贤豪薮。 专意学文章,韩编不离手。 退之所尚者,岂以言深厚。 径驰周孔域,不为杂说诱。 大凡民之生,虫豸均一丑。 圣人酌中道,君臣与夫妇。 饮食若衣冠,事行而易守。 不喜释老言,诋斥遭诬负。 子今读其书,无乃相纷纠。 学本勿学末,何为恤众口。

白话文翻译:

勤师你是个出家人,外表相似但内心与众不同。 独自背负山林隐居,远离尘世纷扰。 听说你居住的地方,聚集了许多贤能之士。 专心学习文章,韩愈的著作不离手。 韩愈所崇尚的,不仅仅是言辞的深奥。 直接追求周公孔子的境界,不为杂说所诱惑。 大多数人的生活,如同虫豸一样丑陋。 圣人斟酌中庸之道,处理君臣与夫妇关系。 饮食如同衣冠,行为容易遵守。 不喜欢佛教和道教的言论,批评它们遭受诬陷。 你现在阅读它们的书籍,岂不是相互纠缠。 学习根本而非末节,为何要顾虑众人的口舌。

注释:

  • 浮屠人:指出家人,佛教徒。
  • 形类心不偶:外表相似但内心与众不同。
  • 独负山林栖:独自隐居山林。
  • 远犯风尘走:远离尘世纷扰。
  • 贤豪薮:聚集了许多贤能之士的地方。
  • 韩编不离手:韩愈的著作不离手。
  • 退之所尚者:韩愈所崇尚的。
  • 径驰周孔域:直接追求周公孔子的境界。
  • 虫豸均一丑:如同虫豸一样丑陋。
  • 圣人酌中道:圣人斟酌中庸之道。
  • 饮食若衣冠:饮食如同衣冠,行为容易遵守。
  • 不喜释老言:不喜欢佛教和道教的言论。
  • 诋斥遭诬负:批评它们遭受诬陷。
  • 无乃相纷纠:岂不是相互纠缠。
  • 学本勿学末:学习根本而非末节。
  • 何为恤众口:为何要顾虑众人的口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蔡襄(1012-1067),字君谟,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与欧阳修、王安石、苏轼并称“宋四家”。他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此诗是蔡襄赠给一位名叫勤师的出家人的,表达了对勤师学识和品行的赞赏,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儒家思想的推崇和对佛教道教的批评。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当时社会文化繁荣,儒、释、道三教并存,但儒家思想仍占主导地位。蔡襄作为儒家学者,对佛教和道教持有批评态度,认为它们偏离了儒家正道。诗中通过对勤师的描述,表达了对儒家正统思想的坚持和对异端学说的排斥。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勤师的描述,展现了蔡襄对儒家正统思想的坚持和对异端学说的排斥。诗中,蔡襄赞扬勤师虽为出家人,但内心与众不同,专心学习儒家经典,追求周公孔子的境界,不为杂说所诱惑。他批评佛教和道教的言论,认为它们偏离了正道,遭受诬陷。诗的最后,蔡襄劝诫勤师学习根本而非末节,不要顾虑众人的口舌。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蕴深远,体现了蔡襄对儒家思想的坚定信仰和对异端学说的明确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勤为浮屠人,形类心不偶:勤师虽为出家人,但内心与众不同。
  2. 独负山林栖,远犯风尘走:独自隐居山林,远离尘世纷扰。
  3. 如闻大众居,乃是贤豪薮:听说你居住的地方,聚集了许多贤能之士。
  4. 专意学文章,韩编不离手:专心学习文章,韩愈的著作不离手。
  5. 退之所尚者,岂以言深厚:韩愈所崇尚的,不仅仅是言辞的深奥。
  6. 径驰周孔域,不为杂说诱:直接追求周公孔子的境界,不为杂说所诱惑。
  7. 大凡民之生,虫豸均一丑:大多数人的生活,如同虫豸一样丑陋。
  8. 圣人酌中道,君臣与夫妇:圣人斟酌中庸之道,处理君臣与夫妇关系。
  9. 饮食若衣冠,事行而易守:饮食如同衣冠,行为容易遵守。
  10. 不喜释老言,诋斥遭诬负:不喜欢佛教和道教的言论,批评它们遭受诬陷。
  11. 子今读其书,无乃相纷纠:你现在阅读它们的书籍,岂不是相互纠缠。
  12. 学本勿学末,何为恤众口:学习根本而非末节,为何要顾虑众人的口舌。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大凡民之生,虫豸均一丑”,将普通人的生活比作虫豸,形象生动。
  • 对仗:如“勤为浮屠人,形类心不偶”,“独负山林栖,远犯风尘走”,语言工整,节奏感强。
  • 拟人:如“径驰周孔域,不为杂说诱”,将追求儒家正道比作驰骋,赋予其动态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坚持儒家正统思想,排斥异端学说。蔡襄通过对勤师的描述,表达了对儒家正统思想的坚持和对佛教道教的批评。他强调学习根本而非末节,不要顾虑众人的口舌,体现了对儒家思想的坚定信仰和对异端学说的明确态度。

意象分析:

  • 山林:象征隐居和远离尘世。
  • 风尘:象征尘世的纷扰和杂乱。
  • 韩编:象征儒家经典和学问。
  • 周孔域:象征儒家正统思想和境界。
  • 虫豸:象征普通人的生活和丑陋。
  • 中道:象征中庸之道和正统思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蔡襄在诗中赞扬勤师专心学习什么? A. 佛教经典 B. 道教经典 C. 儒家经典 D. 文学作品

  2. 诗中提到的“韩编”指的是谁的著作? A. 韩非 B. 韩愈 C. 韩琦 D. 韩偓

  3. 蔡襄在诗中批评了哪些学说? A. 儒家和道家 B. 儒家和佛教 C. 佛教和道教 D. 道教和法家

  4. 诗的最后一句“学本勿学末,何为恤众口”表达了什么意思? A. 学习要全面,不要偏颇 B. 学习要深入,不要肤浅 C. 学习要根本,不要末节 D. 学习要广泛,不要狭窄

答案:

  1. C
  2. B
  3. C
  4.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韩愈的《师说》:探讨儒家师道的重要性,与蔡襄的诗有相似的儒家思想倾向。
  • 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表达对儒家正统思想的坚持和对异端学说的批评。

诗词对比:

  • 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表达对儒家正统思想的怀念和对异端学说的批评,与蔡襄的诗有相似的主题。
  •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表达对儒家正统思想的追求和对异端学说的排斥,与蔡襄的诗有相似的思想倾向。

参考资料:

  • 《宋史·蔡襄传》
  • 《宋诗选注》
  • 《宋代文学史》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沁园春 题织山水图画幅 沁园春 右吉和我病痔作用前调寄之 沁园春 月夜渡江 沁园春 旅情 沁园春 口 沁园春 题丁药园采芝图 沁园春 其六 天足 沁园春 其三 己丑新正 沁园春 其三 寿袁六完都谏 沁园春 赞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适志 白字旁的字 适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轻煤 矢字旁的字 惊神破胆 蝮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融洽无间 茧观 片字旁的字 方字旁的字 日久忘怀 豕字旁的字 乐道安贫 旒旐 暮夜怀金 札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小农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