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55: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55:01
东山瀑布
方干 〔唐代〕
遥夜看来疑月照,
平明失去被云迷。
挂岩远势穿松岛,
击石残声注稻畦。
素色喷成三伏雪,
馀波流作万年溪。
不缘真宰能开决,
应向前山杂淤泥。
在遥远的夜晚,瀑布的水流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明亮,
但当白天明亮时,却被云雾遮蔽了。
瀑布从悬崖上挂下,水流的远远势头穿过松树林,
撞击石头的余声注入稻田之中。
洁白的水流如同三伏天的雪,
剩下的波涛流淌成万年的溪流。
这并非因为真宰能开辟出路径,
而是因为前山的泥土被混杂在一起。
该诗并没有明显的典故,但可以看出其描绘自然景象的方式与唐代诗人对山水的热爱以及对自然的敬畏相吻合。
作者介绍:
方干,字少云,唐代人,曾任职于朝廷,作品以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寄情于山水之间。
创作背景:
《东山瀑布》创作于方干游览东山时,受到瀑布壮丽景观的启发。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的感悟,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思考。
《东山瀑布》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写,将东山的瀑布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开头两句“遥夜看来疑月照,平明失去被云迷”,通过对比白天与夜晚的景象,展现了瀑布在不同光线下的变化,暗示了自然景观的多样性与变幻。接下来的描写“挂岩远势穿松岛,击石残声注稻畦”,则以动静结合的手法,表现了水流的力量与韵律,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在“素色喷成三伏雪,馀波流作万年溪”中,诗人以生动的比喻将水流比作雪,传达出水的纯洁与清凉,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绚丽的自然氛围。最后两句“不是缘真宰能开决,应向前山杂淤泥”则引发了更深的思考,似乎在探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强调了自然的本质并非依赖于人的管理,而是其内在的规律和本质。
整首诗通过清晰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传达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体现了唐代诗歌中常见的山水情怀与人生哲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该诗表现了自然的壮丽与人对自然的敬畏,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自然的独立性和自我调节能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素色喷成三伏雪”是比喻什么?
A. 水流的颜色
B. 夏天的炎热
C. 冬天的雪
D. 月亮的光辉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什么思想?
A. 人的力量可以改变自然
B. 自然有其内在的规律
C. 统治者能掌控一切
D. 诗人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1. A;2. 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这些资料可以为读者提供更深入的理解与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