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1:30: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30:07
书法华寺上方禅壁
作者: 方干 〔唐代〕
砌下松巅有鹤栖,
孤猿亦在鹤边啼。
卧闻雷雨归岩早,
坐见星辰去地低。
一径穿缘应就郭,
千花掩映似无溪。
是非生死多忧恼,此日蒙师为破迷。
在石阶下的松树顶上有鹤在栖息,
孤独的猿猴也在鹤边啼叫。
我卧听雷雨,归来的山岩显得早,
坐着看星辰,仿佛离地面很低。
一条小路穿过这片风景,应该通向城郭,
千花掩映之中似乎没有溪流。
生死是非常多的忧虑,今天师父来解开我的迷惑。
方干,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涉及山水、禅宗等主题,体现出对自然与生活深刻的感悟。
《书法华寺上方禅壁》写于其游历华寺时,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哲学的思考。诗中融入禅宗思想,反映出他在自然与人生的探索中,寻求内心的宁静。
《书法华寺上方禅壁》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表现诗人对生命哲理的深刻思考。开篇提到“砌下松巅有鹤栖,孤猿亦在鹤边啼”,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和谐的自然环境,鹤与猿的相伴暗示了自然界中生命的孤独与依存关系。接下来的“卧闻雷雨归岩早,坐见星辰去地低”则通过卧听雷雨和坐看星辰的意象,传达出一种超然的观察视角,仿佛在诉说着天地之间的奥秘。
“千花掩映似无溪”一句,描绘出花海的美丽,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一种朦胧的迷失。最后的“是非生死多忧恼,此日蒙师为破迷”,更是将诗人内心的困惑与寻求解脱的渴望表现得淋漓尽致。整首诗在意象与情感上层层递进,展现了自然的美好与生命的哲学命题。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与内心的思考,探讨了生命、孤独与解脱的主题,体现出一种超然的禅意。
诗中提到的动物有哪几种?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听到了雷雨的声音?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