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5:05: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5:05:54
登嵩山十首 吴道子画四真君
作者: 苏辙 〔宋代〕
浮埃古壁上,萧然四真人。
矫如云中鹤,犹若畏四邻。
坐令世俗士,自惭污浊身。
勿谓今所无,嵩少多隐沦。
这首诗描绘了古老壁画上的四位道教真人,形象高远如云中鹤,仿佛惧怕世俗的纷扰。他们坐在那儿,令世俗的士人感到自愧不如,觉得自己的身心污浊。不要以为如今没有这种人,嵩山上仍然有许多隐士。
苏辙(1039-1112),字子瞻,号晦庵,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是苏东坡的弟弟。其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常表达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
这首诗是苏辙在登嵩山时的感悟之作,表达了对道教高人和隐士生活的向往与敬仰,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当时世俗社会的失望与批判。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四位道教真人的形象,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诗中“浮埃古壁上”的意象,既传达了时间的流逝,也象征着世俗的纷扰。四位真人如云中之鹤,具有高洁的气质,显得与世隔绝。苏辙通过对比,表达出世俗士人的自惭形秽,进一步加深了对道教隐士的崇敬。
诗的最后两句“勿谓今所无,嵩少多隐沦”,则引导读者反思当下,提醒世人不要轻言现在缺乏隐士,嵩山依然有人隐居,暗示着仍然有志同道合之士在守护着精神的纯净。全诗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这首诗表达了对道教隐士的向往与敬仰,反映了对世俗社会的失望,强调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存在追求高洁生活的隐士,鼓励人们追求精神的高尚和理想。
诗中提到的“浮埃”象征什么?
A. 财富
B. 时间的流逝和世俗的污染
C. 自然的美
苏辙在诗中对四真人的态度是:
A. 轻视
B. 崇敬
C. 无所谓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
A. 对世俗生活的热爱
B. 对道教隐士的向往与敬仰
C. 对财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