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题金州西园九首。石庭》

时间: 2025-04-26 02:18:34

诗句

布石满山庭,磷磷洁还清。

幽人常履此,月下屐齿鸣。

药草枝叶动,似向山中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18:34

原文展示:

题金州西园九首。石庭
布石满山庭,磷磷洁还清。
幽人常履此,月下屐齿鸣。
药草枝叶动,似向山中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山中的石庭,庭院里布满了石头,显得干净而明亮。幽静的隐者常常在这里走动,月光下,木屐的脚步声清脆悦耳。药草的枝叶在微风中摇动,仿佛在向山中生长。

注释:

  • 布石:指在山庭中铺满石头,形容庭院的景致。
  • 磷磷:形容洁白而明亮的样子。
  • 幽人:指隐士或隐居的人,常常与宁静的生活联系在一起。
  • 屐齿:木屐的底部,发出的声音。
  • 药草:指山中生长的草药,暗指自然的生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姚合,唐代诗人,字子合,号乐天,原籍河南,后迁至金州。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山水和田园生活。姚合在唐代文人中以其诗歌的清新和隐逸风格著称。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姚合隐居金州期间,反映了他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与珍视。金州的山水环境为诗人提供了丰富的灵感,诗中描绘的石庭和草药都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幽静的石庭环境,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展现了自然中的和谐美。开篇的“布石满山庭”直接描绘了庭院的景象,而“磷磷洁还清”则通过形容词的使用,传达了庭院的整洁与清新。接着,诗人转向“幽人常履此”,可以感受到隐士的宁静生活,与自然融为一体。月下的“屐齿鸣”不仅描绘了夜晚的静谧,也暗示了隐者在这份宁静中所享受的舒适与安详。最后一句“药草枝叶动”,则让人联想到自然的生机与活力,似乎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整首诗清新脱俗,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布石满山庭:描绘石庭的景象,表现出自然环境的原始与质朴。
  • 磷磷洁还清:使用“磷磷”形容石头的光洁,凸显了环境的清新。
  • 幽人常履此:引入人物,强调隐士的生活,表达对隐逸生活的赞美。
  • 月下屐齿鸣:通过声音描绘静谧的夜晚,增强了诗的氛围。
  • 药草枝叶动,似向山中生:表达了自然的生机,暗示了生命的延续与蓬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石庭与隐士生活的宁静比喻为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 拟人:药草的枝叶似乎在向山中生长,表现出自然的生动。
  • 对仗:如“幽人常履此,月下屐齿鸣”,形成和谐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体现了隐逸生活的理想,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石庭:象征自然的质朴与宁静,是隐士生活的象征。
  • 月光:象征清明与和平,营造出静谧的氛围。
  • 药草:象征生命的延续与自然的生机,暗示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幽人”指的是: A. 隐士
    B. 游子
    C. 文人

  2. “磷磷洁还清”中的“磷磷”主要形容什么? A. 石头的颜色
    B. 自然的声音
    C. 月光的明亮

  3. 诗中描绘的环境主要是: A. 山野
    B. 石庭
    C. 河流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姚合的《题金州西园九首·石庭》和王维的《鹿柴》都描绘了自然景观,但姚合更强调隐士的生活与宁静,而王维则在山水中融入了更多的哲思,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悟。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3. 《唐代诗人姚合研究》

相关查询

田家 卜算子 南乡子 木兰花 踏莎行 清平乐 病起 菩萨蛮·七夕 木兰花减字(赠晃无咎舞鬟) 九日寄秦觏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页字旁的字 以冠补履 临锋决敌 老大人 一还一报 鸟字旁的字 强结尾的成语 出君 碎瓦颓垣 顷久 天德 遥遥相对 瓜字旁的字 不堪设想 龜字旁的字 包含俸的词语有哪些 号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飠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