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张齐物主簿赴内乡(一作送张主簿赴山)》

时间: 2025-04-26 03:20:16

诗句

几年山下事仙翁,名在长生箓籍中。

烧得药成须寄我,曾为主簿与君同。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20:16

原文展示:

送张齐物主簿赴内乡

几年山下事仙翁,
名在长生箓籍中。
烧得药成须寄我,
曾为主簿与君同。


白话文翻译:

这几年我在山下与仙翁交往,
他的名字在长生的经典中记载。
等你炼成药物,一定要寄给我,
曾经我们一起做过主簿。


注释:

字词注释:

  • 几年:指几年时间。
  • 山下:指山的脚下,隐喻山林中的隐居生活。
  • 仙翁:指道教的仙人,象征长生不老。
  • 长生箓籍:长生的经典著作,通常与修道、长生有关的书籍。
  • 烧得:指炼制药物。
  • 药成:药物成功炼成。
  • 寄我:寄给我。
  • 主簿:指官吏,负责文书工作的职位。

典故解析:

  • 仙翁:道教文化中,仙人是追求长生不老的理想,常常被视为智慧与长寿的象征。
  • 长生箓籍:这一表达反映了道教经典中关于修道、长生的思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合(约780年-842年),字子期,号和靖,唐代诗人。他生于山西,后游历于北京、陕西等地,广泛接触民间文化,擅长五言与七言诗,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与人情世态,清新自然,流畅优美。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姚合与朋友张齐物分别之际,张齐物即将赴内乡任职,姚合以诗相送,表达对友人的祝愿与关心,寄托了对长生不老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姚合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及对道教文化的向往。首句提到“几年山下事仙翁”,以“仙翁”引入道教的主题,暗示了作者追求长生的理念和对自然的向往。通过“名在长生箓籍中”表达了对道教经典的尊重,表现出一种超脱于尘世的情怀。

接下来的句子“烧得药成须寄我”,则直接表达了对朋友的期待与关心,希望张齐物能带回炼成的药物。这不仅是对友谊的期盼,也象征着对长生不老的追求,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道教文化的向往。

最后一句“曾为主簿与君同”,让整首诗充满了温暖与怀旧的色彩。两人曾共事的经历在此刻回忆起来,充满了对过往的珍视与依恋。这种情感不仅体现了个人之间的友谊,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理想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几年山下事仙翁:表明作者在山下与仙人交往的经历,暗示一种隐逸的生活方式。
  2. 名在长生箓籍中:提到仙翁的名字被记录于长生经典中,强调道教理念。
  3. 烧得药成须寄我:期待朋友炼制药物成功后寄给自己,表现出对友谊的期望。
  4. 曾为主簿与君同:追忆过去的共同经历,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仙翁比作追求永生的象征。
  • 对仗:诗句工整,形成和谐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友谊与对长生的追求,表现了诗人对自然、道教文化的向往,以及对朋友的祝福与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仙翁:象征长生与超脱的理想,体现了道教文化的深厚。
  • 长生箓籍:代表对道教经典的尊崇与追求。
  • :象征长生不老的希望,体现了人们对生命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仙翁”代表什么? A. 人间的智者
    B. 道教的仙人
    C. 诗人的朋友
    答案:B

  2.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友谊与长生的追求
    B. 自然景色的描写
    C. 官职的重要性
    答案:A

  3. “烧得药成须寄我”中的“药”象征什么? A. 财富
    B. 长生不老的希望
    C. 友情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姚合的《送张齐物主簿赴内乡》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深情,但姚合更着重于道教文化和长生的追求,而王维则更强调自然之美与人生哲学。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文化内涵。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道教文化与唐诗研究》

相关查询

滴水岩 金陵使院寄刘给事兰谷少尹谨斋 伏波庙 感怀 买花 易州新使院咏松 留侯祠 送陈心简之辽东 鹁鸠啼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楚毒备至 玉质 木木樗樗 包含挥的成语 东行不见西行利 齲字旁的字 边酒 歺字旁的字 倾城而出 斤字旁的字 聿字旁的字 狐兔之悲 青篷 包含锁的词语有哪些 震撼人心 通风报信 凵字底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