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5:07: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5:07:21
君子志於道,出处非一端。
伊尹负鼎俎,颜渊东瓢箪。
斯自理适当,匪缘情所安。
超然达者致,邈矣谁可攀。
嗟嗟狂若狷,狥已缺其完。
轩冕死不释,山林趋不还。
我爱邵夫子,醇气充见颜。
群经究彼邃,古史阅而删。
不为诡异行,已蹈时俗难。
逃名去其奥,築室伊洛间。
抱业舍仕进,竭心奉亲欢。
脩竹当环堵,寒流日潺潺。
问谁从之游,结驷款其关。
兹予久欣慕,欲往良独艰。
幸君适河内,至此解征鞍。
僚友恃交旧,屈致及门阑。
前迎倒我屣,布席罗雕盘。
高谈未一二,长揖忽归骞。
不意馈双鲤,剖腴出琅玕。
何以报嘉惠,永怀金与兰。
君子的志向在于追求真理,出仕的途径并非只有一条。伊尹曾经挑着鼎和俎,颜渊则东边提着瓢与箪。他们都在于道理的适当把握,而不是因为情感的安逸。那些超然达观的人,他们的境界是遥不可及的,谁又能攀登呢?唉,狂妄的人如同狷狷之士,最终也只能失去完整的自我。即使是高官显贵,也无法放下身段,终究要回到山林中去。我敬爱邵夫子,他的醇厚气质尽显于颜渊之上。研究经典的深邃,古史的阅历与删改,不是为了追求奇异的行为,已然踏上了时俗之路。逃避名利,追求其深邃,建房于伊洛之间。怀抱事业而舍弃仕途,全心全意奉养父母,享受天伦之乐。修竹环绕着窗户,寒流潺潺而过。我问谁能与我游玩,驾着马车缓缓走过这关隘。如今我久仰大名,想去拜访实在艰难。幸好你恰好在河内,来此时正好卸下行装。老朋友们依靠着旧交,屈身来致意于门前。前来迎接我,脱下我的鞋,铺开席子,摆上雕刻的盘子。高谈阔论未及一二,长揖之后却忽然离去。不料赠送了我双鲤,剖开后流出的鲜美如琅玕。如何报答这份恩惠,永远怀念这份金兰之交。
韩绛(生卒年不详),字景宸,号岱云,宋代著名诗人、文学家,擅长诗词。他的作品多表现道德理想与个人志向,常以典故和古人志向为基础,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自我修养。
此诗写于韩绛对友人的思念与敬仰之情,表现了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对友谊的珍视。在当时,社会风气趋向功名利禄,韩绛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物质追求的超脱与对精神世界的向往。
这首《答寄尧夫先生》展现了韩绛对君子理想的追求,同时抒发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与敬仰之情。诗中开篇即指出君子的志向在于追求真理,而非名利,展现出诗人对道德理想的坚定信念。接着以伊尹与颜渊的典故引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强调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诗中多次提及古代贤人的事迹,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深厚理解。同时,诗人在描绘自我与友人相聚时的场景时,细腻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一种温馨而又深刻的情感。尤其是“高谈未一二,长揖忽归骞”的意境,表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与短暂相聚的遗憾。
整首诗在情感上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但又不失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既有对现实的反思,也有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形成了一种和谐而富有内涵的艺术魅力。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君子的理想与追求,强调对物质名利的超脱,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以及对友谊的珍视。诗人通过对古代贤人的赞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理想人生的坚定追求与对人情温暖的渴望。
选择题:以下哪位是诗中提到的古代贤者?
A. 孟子
B. 伊尹
C. 荀子
D. 朱熹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逃名去其奥,築室__间”,这里的“伊洛”指的是__。
判断题:诗人认为追求名利是一种高尚的行为。 (对/错)
比较韩绛的《答寄尧夫先生》与陶渊明的《饮酒》,两者都描绘了隐逸生活的理想,但韩绛更强调与友人的情谊,而陶渊明则更注重与自然的和谐。两者通过不同的视角展现出士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