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谒仙翁祠书山荪亭》

时间: 2025-04-29 19:59:25

诗句

玉井不可到,玉泉聊可寻。

马行穿乱石,人语入深林。

川迥沙明色,溪喧谷响音。

我来方六月,云榭一披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9:59:25

原文展示:

谒仙翁祠书山荪亭
作者: 韩绛 〔宋代〕

玉井不可到,玉泉聊可寻。
马行穿乱石,人语入深林。
川迥沙明色,溪喧谷响音。
我来方六月,云榭一披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向往和对仙人庙的敬仰。诗中提到的“玉井”难以到达,而“玉泉”可以稍作探寻。马儿在崎岖的石头中穿行,人的声音在幽深的森林中回响。河流的曲折使得沙滩显得清晰明亮,溪水的喧闹声在山谷中回荡。我在六月份来到这里,披着云雾的凉爽衣衫,感受这份宁静与美好。

注释:

  • 玉井:这里指的是美好的水井,象征着清澈和仙境的理想。
  • 玉泉:可以理解为清凉的泉水,具有神秘的色彩。
  • 川迥沙明色:形容河流曲折,沙滩显得明亮。
  • 溪喧谷响音:溪水的声音在山谷中回响,表现出自然的生动景象。
  • 云榭:指的是用云雾遮盖的亭子,象征着仙境的宁静。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仙翁”与道教文化有关,仙翁通常被视为长生不老之人,象征着理想的生活状态与自然和谐。“玉泉”在古代诗歌中常用来象征清凉与纯净的理想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韩绛,字子昂,号石泉,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闻名。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文哲理的深思。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韩绛在寻访风景名胜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然美和道教文化的向往,体现了宋代文人追求隐逸生活的情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山水之间的幽静与美丽,诗人以“玉井”、“玉泉”等意象,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的理想境界。开头两句以对比的方式,强调了仙境的不可及,但又在“聊可寻”中透露出探索的乐趣。接着,诗人用“马行穿乱石”和“人语入深林”描摹了自然的复杂与生动,仿佛让读者感受到身临其境的氛围。最后两句在时间和季节上做了交代,诗人于六月来到此地,清风拂面,云雾缭绕,给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感觉。整首诗在轻松的叙述中蕴含着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宋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玉井不可到:暗示理想的境界难以抵达。
    • 玉泉聊可寻:虽难以到达,却仍可求索。
    • 马行穿乱石:描绘了前行的艰难与自然的荒凉。
    • 人语入深林: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 川迥沙明色:河流的蜿蜒让沙滩显得更加明亮。
    • 溪喧谷响音:溪水的声音在谷中回荡,生动自然。
    • 我来方六月:交代诗人所处的时间与季节。
    • 云榭一披襟:诗人在自然中感受到的恬静与美好。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川迥沙明色,溪喧谷响音”,形成音律上的和谐。
    • 比喻:将自然景物比作人类的理想,传达出对自然的热爱。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仙人境界的追求,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 玉井、玉泉:象征着理想的境界,清凉与纯净。
  • 马、石、深林:体现了自然的复杂与生动。
  • 川、溪、谷:象征自然的流动与声音,生机勃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玉井”象征什么?

    • A. 难以达到的理想境界
    • B. 一种美味的食物
    • C. 一种生活方式
  2. 诗人在哪个季节来到这里?

    • A. 春季
    • B. 夏季
    • C. 秋季
  3. 诗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 拟人
    • B. 比喻
    • C. 对仗

答案

  1. A
  2. B
  3. B,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 韩绛的《谒仙翁祠书山荪亭》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描绘了自然的美,但前者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后者则强调了孤独与宁静的内心感受。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入门》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宿烟含白露 金洲山 钓台 客舍怀余成季 黄山听琴 别黄山 游平山堂 其一 感怀 其二 感怀 其一 登望湖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被里 黍字旁的字 牛字旁的字 温气 天上无双 朋比作奸 奔开头的成语 搓绵扯絮 逃爵 洁居 骨字旁的字 比字旁的字 耸动听闻 破门而入 本属 肉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