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9:59: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9:59:25
谒仙翁祠书山荪亭
作者: 韩绛 〔宋代〕
玉井不可到,玉泉聊可寻。
马行穿乱石,人语入深林。
川迥沙明色,溪喧谷响音。
我来方六月,云榭一披襟。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向往和对仙人庙的敬仰。诗中提到的“玉井”难以到达,而“玉泉”可以稍作探寻。马儿在崎岖的石头中穿行,人的声音在幽深的森林中回响。河流的曲折使得沙滩显得清晰明亮,溪水的喧闹声在山谷中回荡。我在六月份来到这里,披着云雾的凉爽衣衫,感受这份宁静与美好。
诗中提到的“仙翁”与道教文化有关,仙翁通常被视为长生不老之人,象征着理想的生活状态与自然和谐。“玉泉”在古代诗歌中常用来象征清凉与纯净的理想境界。
作者介绍:韩绛,字子昂,号石泉,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闻名。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文哲理的深思。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韩绛在寻访风景名胜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然美和道教文化的向往,体现了宋代文人追求隐逸生活的情怀。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山水之间的幽静与美丽,诗人以“玉井”、“玉泉”等意象,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的理想境界。开头两句以对比的方式,强调了仙境的不可及,但又在“聊可寻”中透露出探索的乐趣。接着,诗人用“马行穿乱石”和“人语入深林”描摹了自然的复杂与生动,仿佛让读者感受到身临其境的氛围。最后两句在时间和季节上做了交代,诗人于六月来到此地,清风拂面,云雾缭绕,给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感觉。整首诗在轻松的叙述中蕴含着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宋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仙人境界的追求,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玉井”象征什么?
诗人在哪个季节来到这里?
诗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