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用寄陈蔼公韵示文辅》

时间: 2025-04-22 22:28:03

诗句

后世人难问,先忧计总疏。

已沦中下策,空负《短长书》。

交自分今古,吾谁问毁誉。

壮心看渐冷,且共老江渔。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22:28:03

原文展示

后世人难问,先忧计总疏。
已沦中下策,空负短长书。
交自分今古,吾谁问毁誉。
壮心看渐冷,且共老江渔。

白话文翻译

后来的世人难以询问,早先的忧虑与计策总是显得疏漏。
如今已沦落为下策,白白辜负了那些短小的长篇书籍。
交友自我分辨古今,我又何必在乎别人对我的毁誉?
壮志已然渐渐冷却,不如与老渔夫一起度过晚年。

注释

  • 难问:难以询问,表示对后人来说难以了解。
  • 先忧计总疏:早先的忧虑和计划都是疏漏的,意指对未来的预见和准备不够周全。
  • 已沦中下策:已经沦落为下策,指现状的无奈。
  • 空负短长书:空白地辜负了那些书籍,不论是短的还是长的。
  • 交自分今古:交友自己分辨古今,表示对交往的选择。
  • 毁誉:毁谤和赞誉,指别人的评价。
  • 壮心看渐冷:壮志的心情逐渐冷却,表现出对理想的失落。
  • 且共老江渔:与老渔夫一起度过晚年,表示对安逸生活的向往。

典故解析

“江渔”可能暗指隐士生活,古代文人常以渔夫作为隐逸者的象征,表达一种与世无争、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余佑,清代著名诗人,生平事迹不详,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省、抒怀见长。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作者晚年,可能是对个人经历的反思,结合当时社会的变迁与个人理想的失落,表达对世事的无奈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此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提到后世人难以询问,表明了诗人对历史的沉思,预示着对个人理想的失落与对未来的迷茫。第三句“吾谁问毁誉”,体现了诗人对外界评价的淡然态度,显示出一种自我解脱的情怀。最后一句“且共老江渔”则是一种归隐的理想与对平静生活的向往,暗示着对名利的超然与对自然的热爱。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表现了诗人面对人生的无奈与淡定。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后世人难问:表明后人对前人的事情缺乏了解。
  2. 先忧计总疏:反映出当初的忧虑与计划都显得不够周全。
  3. 已沦中下策:指现状的不如意,已经变得无奈。
  4. 空负短长书:指未能实现理想,辜负了自己的学识。
  5. 交自分今古:强调自我选择朋友的重要性。
  6. 吾谁问毁誉:表示对外界评价的漠然。
  7. 壮心看渐冷:表达理想逐渐消退的无奈感。
  8. 且共老江渔:向往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毁誉”与“今古”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隐士生活与渔夫结合,传达出归隐的愿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反思,体现了对世俗评价的淡然态度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一种恬淡、宁静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后世”:象征未来,反映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无奈。
  • “壮心”:代表理想与抱负,象征着人生的追求与奋斗。
  • “江渔”:象征隐逸生活,代表着对自然与内心安宁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毁誉”是指什么? A. 朋友
    B. 名声
    C. 学问
    D. 财富
    答案:B

  2. 填空题:作者表达了对未来的____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答案:无奈

  3.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壮心”代表了对现实的积极态度。
    答案:错误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王余佑与李白的诗歌风格对比:

  • 王余佑的诗更加内敛,情感深沉。
  • 李白则表现出洒脱与豪放,强调个体的自由与不羁。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王余佑诗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奉和圣制初出洛城 奉和圣制送李尚书入蜀 奉和圣制次琼岳韵 奉和圣制经孔子旧宅 奉和圣制温泉歌 奉和圣制瑞雪篇 彭蠡湖上 忝官二十年尽在内职,及为郡尝积恋,因赋诗焉 始兴南山下有林泉,尝卜居焉,荆州卧病有怀此地 临泛东湖(时任洪州)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青字旁的字 当结尾的成语 辛字旁的字 亠字旁的字 梯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风魔九伯 靣字旁的字 包含荠的词语有哪些 末胄 振袂 过正 殷殷屯屯 舍本从末 披沥肝胆 喜气洋洋 巾字旁的字 枉法营私 高远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