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29: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29:39
兽中刀鎗多怒吼,鸟遭罗弋尽哀鸣。羔羊口在缘何事,闇死屠门无一声。
在野兽中,刀枪声怒吼不已;而鸟儿在捕捉的罗网中哀鸣不止。羔羊为何被迫闭口无言,竟在屠宰门前死去时没有一声哀鸣。
在古代文学中,兽和鸟常被用作象征,兽代表力量和暴力,鸟则象征自由与生命。羔羊作为无辜的动物,常常被用来比喻被迫害的弱者。在这首诗中,屠杀的场景让人想起了许多关于战争与屠戮的历史典故,彰显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奈。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政治家。他以平易近人的语言和深刻的社会关怀著称,作品涉及政治、生活、爱情等多个方面。白居易的诗歌通常反映他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
《禽虫十二章》是白居易的一组诗作,此诗是其中的一章,反映了作者对战争残酷和生命无辜的深刻思考。唐代正值盛世,但社会矛盾与战争频繁,白居易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暴力与死亡的无奈和抗议,展现了他对弱者的同情。
这首诗以对比的手法深入探讨了人类社会中的暴力和无辜者的命运。开头的“兽中刀鎗多怒吼”描绘了一幅充满杀戮气息的场景,刀枪的声音象征着战争的残酷与无情。紧接着“鸟遭罗弋尽哀鸣”,则转向了那些在暴力中受害的生灵,鸟儿的哀鸣令读者感受到一种无助与悲惨的情绪。
接下来的两句“羔羊口在缘何事,闇死屠门无一声”,更是深化了诗的主题。羔羊在屠宰场前的沉默,象征着那些无辜者在暴力面前的无能为力,暗示着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漠视。诗中没有直接的指责,却通过生动的意象让人感受到强烈的悲剧感。
整体而言,白居易通过对自然界动物命运的描绘,反映了人类社会的残酷,表达了对暴力的反思和对生命的珍视。诗歌不仅有着深刻的社会批判意义,也引发了读者对人性、道德和社会责任的思考。
全诗围绕暴力与无辜者的命运展开,探讨了在战争与屠杀中,生命的脆弱与残酷。通过生动的意象,揭示了社会对弱者的无情与冷漠,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与对暴力的反思。
诗中“刀槍”象征什么?
A. 和平 B. 暴力 C. 美好 D. 自然
答案:B
“羔羊口在缘何事”这句表达了什么?
A. 羊会说话 B. 羊不知为何被杀 C. 羊非常快乐 D. 羊在唱歌
答案:B
诗中提到的“屠门”代表了什么?
A. 生命的开始 B. 生活的乐趣 C. 死亡的来临 D. 自由的象征
答案:C
白居易《禽虫十二章》与杜甫《春望》均通过对生命的描绘,表达了对战争的痛苦与无奈。白居易侧重于动物的无辜,而杜甫则通过人类的眼光更直接地表现了战争的残酷。两者都展现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但侧重点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