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3:05: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05:57
端午日伏蒙内侍赐晨服
作者: 杨巨源 〔唐代〕
彩缕纤仍丽,凌风卷复开。
方应五日至,应自九天来。
在笥清光发,当轩暑气回。
遥知及时节,刀尺火云催。
这首诗描绘了端午节的情景,诗人用精美的彩缕衣物和风中飘动的画面来表现节日的喜庆与美丽。正值端午节,衣服的华美仿佛是从九天之上降临的。在清新的气息中,夏日的炎热逐渐消散。诗人远远地感知到这个时节,刀尺和火云的催促让人感受到节日的紧迫感。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源于纪念屈原的活动,期间人们会佩戴香包、喝雄黄酒、赛龙舟等,体现了浓厚的民俗文化。诗中提到的“五日”与端午节的时间相符,而“九天”则隐喻神灵的庇护。
作者介绍:
杨巨源,唐代诗人,生平不详,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生活中的细腻情感和自然景物。其作品多以抒情见长,表达个人情感与自然的和谐。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端午节期间,诗人受节日氛围的影响,写下这首诗以表达对节日的期待和对生活的热爱,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传统节日的重视。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端午节的独特氛围。诗人以“彩缕纤仍丽”开篇,便将读者带入一个五光十色的节日场景,彩缕的美丽让人感受到节日的欢快与生机。接下来,诗人提到“应自九天来”,不仅表现了节日的神圣,也暗示着人们在这一刻的期盼与祝福。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描绘了在清风中,气温逐渐回暖的情景,展现了自然与节日的和谐共生。
“遥知及时节,刀尺火云催”,这一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时节变化的敏锐感知,也隐喻着人们在节日到来之际的忙碌与准备。整首诗结构紧凑,意象鲜明,通过精致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成功营造了端午节的氛围,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和对仗等修辞手法,例如“刀尺火云催”就生动地表现出节日的忙碌与紧迫感。华丽的语言与生动的意象相结合,使整首诗充满了节日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表达对端午节的期待与热爱,展现了传统节日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体现了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彩缕”指的是什么?
A. 颜色
B. 华美的丝线
C. 一种花
“应自九天来”中“九天”代表什么?
A. 天上的神灵
B. 远方的朋友
C. 春天的到来
诗人通过什么手法表现节日的氛围?
A. 叙述
B. 比喻
C. 议论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