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7:40: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7:40:47
寄国子杨巨源祭酒
作者:姚合 〔唐代〕
日日新诗出,城中写不禁。
清高疑对竹,闲雅胜闻琴。
门户饶秋景,儿童解冷吟。
云山今作主,还借外人寻。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诗中提到,新的诗篇日日不断地涌现,城里的人写诗的热情似乎没有止境。诗人认为自己的清高气质如同竹子般高雅,悠闲愉悦的气氛胜过琴声的悦耳。诗人居住的地方秋天的景色十分美丽,连小孩子都能在这冷清的季节吟唱诗歌。最后,诗人感叹云和山如今成了诗歌的主人,自己却要借助外人的力量去寻求灵感。
作者介绍:姚合,唐代诗人,生于公元约780年,卒于约846年。他的诗风清新自然,以描写田园生活和抒发个人情感著称,常常带有淡淡的忧伤和清雅的气质。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盛唐时期,诗人寄情于自然,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在这个时期,文人雅士多聚集于城中,文化氛围浓厚,诗歌创作蓬勃发展。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优美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热情与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开篇“日日新诗出,城中写不禁”描绘出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诗人以此引入诗歌的主题:诗歌的创作是无止境的,反映了盛唐时期繁荣的文化氛围。接下来的“清高疑对竹,闲雅胜闻琴”,则通过竹子和琴声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向往。竹子象征着高洁,不屈,而琴声则代表了艺术的优雅。诗人更偏爱那份闲适的清雅,显示出他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追求。
“门户饶秋景,儿童解冷吟”则展现了诗人生活环境的美好,秋天的景色让人陶醉,连儿童也能够在这个季节中吟唱,表现出一种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这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突显了生活的乐趣。
最后一句“云山今作主,还借外人寻”,则暗示诗人对灵感的渴望与依赖,反映出一种对未知的探索精神。这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充满诗意,既有对自然的描绘,也有对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同时也反映出他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灵感的追求。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新诗”是指什么?
A. 古典诗歌
B. 现代诗歌
C. 每天创作的新作品
D. 长篇小说
“清高疑对竹,闲雅胜闻琴”中,竹子象征什么?
A. 音乐
B. 高洁与坚韧
C. 秋天的景色
D. 儿童的天真
诗中提到的“儿童解冷吟”表达了什么?
A. 孩子们在冬天唱歌
B. 孩子们在寒冷中吟唱
C. 孩子们拒绝唱歌
D. 孩子们在春天玩耍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