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05: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05:38
《辞魏博田尚书出境后,感恩恋德,因登丛台》
作者:杨巨源
荐书及龙钟,此事镂心骨。
亲知殊悢悢,徒御方咄咄。
丛台邯郸郭,台上见新月。
离恨始分明,归思更超忽。
怀仁泪空尽,感事情又发。
他时躧履声,晓日照丹阙。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离开魏博后,内心深处对恩德的感激与思念之情。他在丛台上看到新月,感受到离别的痛苦与归家的思念。对昔日的怀念使他情感涌动,泪水已经流尽,但心中的情感却依然不息。最后,他回忆起某个清晨,阳光照耀丹阙,仿佛又回到了那段美好的时光。
杨巨源,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世纪,活跃于中唐时期。他的诗歌多描写个人情感经历,风格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著称。
这首诗创作于诗人离开魏博后,内心充满感激与思念之情。诗中通过对丛台的登临,抒发了对亲友的怀念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
杨巨源的《辞魏博田尚书出境后,感恩恋德,因登丛台》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恩德的感激和对过往的深刻怀念。诗的开头提及荐书及龙钟,表现了诗人与田尚书之间的深厚情谊,似乎在表达他对长辈的敬重与感激。
接着,诗人站在丛台上,仰望新月,月光如洗,映照着他内心的思念与离愁。丛台作为古代名胜,象征着历史与文化,也代表着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离恨始分明,归思更超忽,恰如其分地表达了离别带来的情感冲击,让读者感受到那种深切的思念。
后半部分,诗人提到怀仁泪空尽,感事情又发,情感的波动如潮水般汹涌,显示出他对往昔的追忆无法忘怀。最后一句提及晓日照丹阙,暗示着对未来的希望和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尽管经历了离别与思念,诗人依然对未来充满信心。
整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表达对恩德的感激和对往昔的怀念,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希望。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诗人展现了对人生经历的深刻反思。
《辞魏博田尚书出境后,感恩恋德,因登丛台》的作者是?
诗中提到的“丛台”位于哪个城市?
“新月”在诗中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