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56: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56:23
何年顾陆丹青手,画作朱陈嫁娶图。
闻道一村惟两姓,不将门户买崔卢。
我是朱陈旧使君,朱陈村,在徐州萧县。
劝耕曾入杏花村。而今风物那堪画,
县吏催钱夜打门。
这幅朱陈村的嫁娶图是何年由顾陆丹青所绘?
听说这个村子只有两姓,不会因金钱而买卖门户。
我曾是朱陈村的老使君,朱陈村位于徐州的萧县。
劝说农民耕作时曾经去过杏花村。
而如今的风景,真是无法用画来描绘,
县里的官吏夜里催着要钱来敲我的门。
这首诗中的“朱陈村”与“杏花村”包含了对家族和乡村的描绘,反映了宋代社会对农村家庭的重视。朱和陈姓的村庄象征着一种简约而纯粹的生活方式,与繁华的城市生活形成对比。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作品多为豪放、清新,兼具哲理与情感,深受后世推崇。
此诗创作于苏轼流亡生活的时期,表达了对故乡朴素生活的怀念,同时也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苦涩感慨。
《陈季常所蓄朱陈村嫁娶图》是苏轼在生活困境中对故乡的思念与反思之作。诗中通过对一幅画作的引入,展开了对朱陈村的回忆,展现了简单而美好的乡村生活。开篇提问“何年顾陆丹青手”,表现了对时光的追溯与对艺术的敬仰;通过“闻道一村惟两姓”,描绘出村庄的宁静与单纯,反映出一种人际关系的亲密和质朴。
而后“我是朱陈旧使君”一句,带着浓厚的自我意识与乡愁情怀,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与自豪。最后的“而今风物那堪画,县吏催钱夜打门”,则是一种无奈的现实反映,让人感受到诗人对生活压力的感慨,突显出时代变迁带来的困扰与无奈。整首诗构成了对故乡的思考与对现实的反思,情感真挚而深刻。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生活压力的无奈与无力感,情感真挚深刻。
诗中提到的村庄有两个姓,分别是?
A. 朱和李
B. 朱和陈
C. 陈和张
D. 李和王
“而今风物那堪画”中的“风物”主要指的是什么?
A. 自然风光
B. 人间百态
C. 乡村生活
D. 生活压力
此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
A. 幽默
B. 怀旧与无奈
C. 忧国忧民
D. 赞美自然
对比苏轼的《陈季常所蓄朱陈村嫁娶图》与杜甫的《春望》,两者均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现实的困扰,苏轼更侧重于个人的情感体验,而杜甫则带有更强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感,展示了不同的生活困境与应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