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5:01: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5:01:03
火云初似灭,晓角欲微清。
故国行千里,新蝉忽数声。
时行仍仿佛,度日更分明。
不敢频倾耳,唯忧白发生。
火云刚刚似乎要消散,晨角的声音渐渐清晰。
故乡的路途遥远千里,忽然听见新蝉叫几声。
时间的流逝依旧仿佛,日子过得愈加分明。
不敢频频倾耳去听,唯恐白发将至。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没有直接的典故,但“故国”与“白发生”都蕴含了丰富的历史和情感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作者介绍: 杜牧,字牧之,号樱桃,唐代著名诗人,生于803年,卒于852年。他以五言绝句著称,诗风清新,情感细腻,常常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闻蝉》创作于杜牧游历之际,正值夏季,蝉鸣声起,让他不禁思念故乡,感悟人生的短暂与无常。诗作表达了对故国的怀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忧虑。
《闻蝉》是一首抒情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岁月流逝的忧虑。开头两句“火云初似灭,晓角欲微清”描绘了清晨的宁静与美丽,给人一种从梦中苏醒的感觉,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又略显孤独的氛围。接着,诗人提到“故国行千里”,暗示他身在异乡,心中对故土的挂念愈发明显。这里的“千里”不仅是地理距离的体现,也是情感上的遥远。
“新蝉忽数声”一句,蝉声的响起似乎成了他思乡情绪的引子。蝉鸣是夏天的象征,给人以生机,但在此句中,却因为诗人心中的惆怅而显得格外孤独。“时行仍仿佛,度日更分明”反映了诗人对时光的感慨,虽是日常,但却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流逝是如此清晰而又无情。
最后一句“不敢频倾耳,唯忧白发生”更是透出一种无奈,诗人因对老去的恐惧而不敢去倾听那美好的蝉鸣,生怕这份美好会加速他对时光流逝的感受,展现出一种深刻的生命哲学。这首诗在简洁的文字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思考,是杜牧诗歌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着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火云初似灭”意指:
A. 晚上的云彩
B. 清晨的云彩
C. 中午的阳光
D. 夜晚的星空
诗人提到“故国行千里”是为了表达:
A. 对故乡的思念
B. 对旅行的向往
C. 对未来的期待
D. 对朋友的怀念
“唯忧白发生”中的“白发生”指的是:
A. 白色的花
B. 白发,象征老去
C. 白天的到来
D. 白色的云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夜泊牛津》相比,杜牧的《闻蝉》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而李白则展现了壮阔的自然景观与豪情。两者在主题上虽有不同,但都蕴含着对时间与生命的思考。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