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2:37: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2:37:57
今皇帝陛下一诏征兵…次第归降臣获睹圣功辄献歌咏
捷书皆应睿谋期,十万曾无一镞遗。
汉武惭夸朔方地,周宣休道太原师。
威加塞外寒来早,恩入河源冻合迟。
听取满城歌舞曲,凉州声韵喜参差。
今皇帝陛下发布了征兵的命令,臣下次第归降,目睹了圣功,特此献上歌谣。
捷报都应验了皇上的睿智谋划,十万大军中没有一支箭矢遗留。
汉武帝自愧于夸耀北方的土地,周宣王的休养生息也未能如太原的军队。
威势已及边疆,寒冷来得早,而恩泽传至河源却显得迟缓。
听这城市中歌舞的乐曲,凉州的声调欢快而多变。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樽前,唐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出身于官宦之家,少有才华,曾任地方官职,以其诗词才华闻名,尤其擅长五言绝句和七言律诗。
本诗创作于唐代中期,正值国家局势相对稳定,皇帝征兵显示出国家的强盛和对外扩张的决心。诗中表现了对皇帝的赞美,以及对国家强盛的自豪感。
本诗通过描写皇帝征兵的情景,表达了对国家威力与恩泽的赞美。诗的开篇以“捷书”引入,迅速营造出一种紧迫而荣耀的氛围,展现了皇帝的聪明才智和战功。接着,诗人通过对比汉武帝和周宣王,强调了唐代的武力与恩泽,反映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自豪。
诗中最后两句提到“满城歌舞曲”,不仅描绘了国泰民安的景象,也表达了百姓对皇帝的感激与欢喜。凉州的声韵象征着地方文化的多样性与活力,进一步突显了国家的繁荣与和谐。
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体现了杜牧在诗歌创作中的深厚功力和对国家的热爱。
全诗表达了对国家强盛的赞美,反映了诗人对皇帝智慧与勇气的崇敬,同时也体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捷书皆应睿谋期”中“睿谋”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汉武”是谁?
“满城歌舞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杜牧的这首诗侧重于对国家强盛的赞美,而杜甫则更多反映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两首诗虽然主题不同,但均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