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赋月华临静夜》

时间: 2025-05-02 19:10:30

诗句

长空埃壒灭,皎皎月华临。

色正秋将半,光鲜夜自深。

九霄晴更彻,四野气难侵。

静照遥山出,孤明列宿沉。

高人应不寐,惊鹊复何心。

漏尽东方晓,佳期何处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9:10:30

原文展示:

赋月华临静夜
作者: 姚合 〔唐代〕

长空埃壒灭,皎皎月华临。
色正秋将半,光鲜夜自深。
九霄晴更彻,四野气难侵。
静照遥山出,孤明列宿沉。
高人应不寐,惊鹊复何心。
漏尽东方晓,佳期何处寻。


白话文翻译:

整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秋夜,天空中尘埃消散,明亮的月光洒满大地。此时正值秋季,夜色愈发深邃。九天之上晴空万里,四周的寒气也难以侵袭。明亮的月光照耀着远处的山峦,孤独的星星在夜空中沉沉地闪烁。高洁的人应当难以入睡,惊动了栖息在树上的喜鹊,心中又在思念什么呢?时光悄然流逝,东方的晨曦即将来临,自己心中那美好的期盼又该在哪里寻找呢?


注释:

  • 埃壒:尘埃,指混浊的空气或灰尘。
  • 皎皎:形容明亮的样子。
  • 色正秋将半:指现在正值秋季中期,色彩最为鲜明。
  • 九霄:指高空,形容天气晴朗。
  • 气难侵:气候寒冷难以影响到此时的宁静。
  • 高人:指高洁的人,可能是诗人自己或知音。
  • 漏尽:指时间流逝,漏斗中的水流尽。
  • 佳期:美好的时光或约定的时刻。

典故解析:

在唐代诗词中,月亮常常被用作抒发情感的意象,象征着思乡、思念等情感。诗中提及的“高人”可能指代那些志向高远的人,表达了一种孤独的情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姚合,字景平,唐代诗人,生于公元约800年,卒年不详。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善于写景抒情,尤其擅长表现夜景与月色。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盛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诗人通过描绘夜景,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赋月华临静夜》是一首描写秋夜的诗,诗中通过月光、星辰与秋色的描绘,展现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诗的开篇便以“长空埃壒灭”入手,突出了天空的清澈与宁静,紧接着“皎皎月华临”,把月亮的明亮形象呈现出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色正秋将半,光鲜夜自深”,此句通过对秋天的描绘,进一步营造了夜晚的深邃感。诗人似乎在感慨时间的流逝,秋天即将过去,而夜晚的宁静却让人沉醉。

接下来的“九霄晴更彻,四野气难侵”描绘了更为宽广的天空,诗人以“九霄”表示天空的高远和辽阔,体现了他内心的豁达与超然。整首诗通过“静照遥山出,孤明列宿沉”的意象,展现了夜晚的静谧与美丽,诗人在此时的静谧中,感受到了一种孤独的思考。

最后几句“高人应不寐,惊鹊复何心”,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与思虑。时间的流逝与“佳期何处寻”则更是点明了人对美好时光的渴望与追寻,成为整首诗的情感高潮。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长空埃壒灭:天空中的尘埃消失,营造出清澈的视觉感受。
    • 皎皎月华临:明亮的月光洒满大地,带来静谧的氛围。
    • 色正秋将半:正值秋季,色彩最为鲜明。
    • 光鲜夜自深:夜色愈发深邃,光亮与黑暗的对比。
    • 九霄晴更彻:高空中晴朗的天空更显彻底。
    • 四野气难侵:外界的寒气难以侵扰此刻的宁静。
    • 静照遥山出:静静的月光照耀着远处的山峦。
    • 孤明列宿沉:孤独的星辰在夜空中沉沉闪烁。
    • 高人应不寐:高洁的人想必难以入睡。
    • 惊鹊复何心:惊动了栖息的喜鹊,心中在思念什么。
    • 漏尽东方晓:时光流逝,东方的晨曦即将来临。
    • 佳期何处寻:美好的期盼又该在何处寻找?
  2. 修辞手法

    • 比喻:月亮比喻为宁静的象征。
    • 对仗:如“九霄晴更彻,四野气难侵”,形成对比。
    • 拟人:如“惊鹊复何心”,赋予喜鹊以情感。
  3. 主题思想

    • 全诗通过描绘秋夜的静谧与美丽,表达了人对理想与美好生活的追寻,同时也流露出孤独与思念的情感。

意象分析:

  • 月华:象征宁静、思念与美好,常用于抒发孤独情怀。
  • 秋色:象征变化与时间的流逝,暗示人生的无常。
  • 高人:象征理想与追求,表达对高洁人格的向往。
  • :象征心思与情感,反映诗人的内心世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长空埃壒灭”表达了什么样的意境?

    • A. 忧伤
    • B. 清澈宁静
    • C. 喧闹
  2. “高人应不寐”中的“高人”指的是?

    • A. 普通人
    • B. 志向高远的人
    • C. 诗人的朋友
  3.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

    • A. 欢乐
    • B. 孤独与思念
    • C. 激昂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描绘了月夜,但更侧重于思念家人。
  • 李白的《静夜思》则通过月亮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情感更加直接与浓烈。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歌赏析》

相关查询

八声甘州(用前韵答和史制参) 满江红(用前韵送刘仓) 水调歌头·一段太清境 甲申宁庙挽词 其一 和吴居父江陵雄楚楼韵 水龙吟(丁未约诸叔父玩月,期而不至,时适台论) 过宜兴舟中见霅川诸山 自和山房十咏 挽吴准斋二首 和清汀蒋省干酒色财气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此而可忍,孰不可容 犬字旁的字 海波不惊 坏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加枝添叶 包含毕的成语 松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工字旁的字 弯弯曲曲 鼓字旁的字 热盘上蚁子 螭头舫 臼字旁的字 空腹便便 齲字旁的字 两害从轻 风吹马耳 万花筒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