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1:43: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43:24
兰烛照重茵,飞杯复几分。
主人寒不寐,上客晓离群。
骑吏缘青壁,旌旗度白云。
剑铭生藓色,巴字叠冰文。
华省思仙侣,疲民爱使君。
泠泠唯自适,郡邸有谁闻。
兰烛照亮了华贵的席面,酒杯在飞舞中不断增添。
主人因寒冷而辗转难眠,宾客在晨曦中逐渐散去。
骑士沿着青壁而行,旌旗在白云间飘扬。
剑上的铭文已被青苔覆盖,巴字的纹饰与冰雪交织。
华省思念仙侣,疲惫的百姓却爱戴着君主。
清冷的夜晚,唯有我自得其乐,然而郡邸里又有谁能听见我的心声呢?
作者介绍:姚合(约 780-842),字彦纯,唐代诗人,曾任职于多个地方,擅长五言诗。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言辞简练而著称,尤其擅长描写山水和人情。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寒冬夜晚,诗人送别好友崔玄亮赴果州的宴席,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冬夜宴会的场景,展现了人际关系的微妙与人生的孤独。开头的“兰烛照重茵”立即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华丽的氛围,反映出宴会的热闹。然而,随着诗句的发展,寒冷和孤独的情感逐渐浮现。主人因寒冷而无法入眠,宾客们也在晨曦中离去,表现了聚会的无常和人际关系的疏离。
诗中提到的“骑吏缘青壁”和“旌旗度白云”,通过描绘骑士与旌旗,营造出一种宏伟的场景,但又与宴会的温馨形成鲜明对比。此时,诗人似乎暗指权力与地位的虚无,尽管外在的光鲜亮丽,内心却是孤独的。
最后两句“泠泠唯自适,郡邸有谁闻”,更是将全诗推向了情感的高潮,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自得。这不仅是对宴会的反思,也是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暗示即使在繁华的背后,真正能理解自己的人却寥寥无几。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该诗运用了对仗、象征和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比如“兰烛”和“飞杯”的对比,象征着宴会的热闹与内心的孤独。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宴会的场景,反映出人生的无常与孤独,表现人际关系的复杂,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兰烛照重茵”中的“重茵”指什么?
诗中提到的“骑吏”是指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