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冬夜独坐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4-25 16:00:14

诗句

独坐清寥形影孤,夕香谁复共金炉。

浮生悟澈真如梦,掌大冰花结盥盂。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6:00:14

原文展示:

独坐清寥形影孤,
夕香谁复共金炉。
浮生悟澈真如梦,
掌大冰花结盥盂。

白话文翻译:

我独自在这清冷的夜晚,形影相对,心中孤寂。傍晚的香气,不知还有谁能与我一同分享这金色的炉火。浮生如梦,我渐渐领悟到其中的真谛;手掌中结出的大冰花,犹如洁净的盥洗盆。

注释:

  • 清寥:指清冷而空寂的状态。
  • 形影孤:形与影都显得孤单,形容孤独的情境。
  • 夕香:傍晚的香气,可能指花香或其他自然的香味。
  • 金炉:象征着温暖和宁静的火炉,寓意人间温情。
  • 浮生:短暂的生命,犹如浮云一般。
  • 悟澈:领悟到清晰的道理。
  • 冰花:在寒冷的环境中结出的冰霜,象征纯洁和寒冷。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直接的历史典故,但使用了“浮生如梦”的表述,反映了道家和佛教的思想,强调对生命无常的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蕙芬,清代女诗人,生活在一个女性诗人较为稀缺的时代。她的诗常常蕴含深刻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冬夜,诗人独坐,反思人生。冬季的夜晚常常让人感到孤独和寒冷,同时也是思考和沉淀的时刻。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寂静的冬夜中展开,诗人独坐,清冷的环境映照出内心的孤独。开头两句通过“清寥”和“形影孤”展现了孤独的状态,进一步引出对生活的思考。夕阳西下,金炉的火焰不再陪伴,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温情的缺失。接下来的两句,诗人悟到了“浮生如梦”的哲理,表明了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最后一句“掌大冰花结盥盂”,不仅传达出一种清冷的美感,还隐喻了生命的脆弱与短暂,冰花在手中,象征着美好却易逝的事物。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邃的意象,表现了诗人的孤独与对生命的反思,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独坐清寥形影孤:表现出诗人独处的状态,清冷的环境衬托出孤独。
    • 夕香谁复共金炉:提到傍晚的香气,感叹没有人能共享温暖的炉火,增添了孤独感。
    • 浮生悟澈真如梦:对人生的领悟,意识到生命的短暂和虚幻。
    • 掌大冰花结盥盂:用冰花的形象,表现出生命的美丽与脆弱。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梦,表达生命的虚幻。
    • 对仗:前两句和后两句构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该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孤独和生命本质的思考,反映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以及对温暖人际关系的渴望。

意象分析:

  • 清寥:象征孤独和清冷。
  • 金炉:象征温暖和人际关系。
  • 浮生:象征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 冰花:象征纯洁、美好但易逝的事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独坐的环境是怎样的?

    • A. 温暖
    • B. 清冷
    • C. 热闹
    • D. 宁静
  2. 诗中提到的“夕香”指的是什么?

    • A. 早晨的花香
    • B. 傍晚的香气
    • C. 夜晚的香气
    • D. 中午的香气
  3. “浮生如梦”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感悟?

    • A. 生命的美好
    • B. 生命的无常
    • C. 生命的长久
    • D. 生命的快乐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夜泊牛津》张继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同样表现孤独的情感,但更强调思乡之情,而陆蕙芬的诗则更关注生命的哲学思考。
  • 张继《夜泊牛津》:也描绘了夜晚的孤独感,但侧重于景色与思绪的结合。

参考资料:

  • 《清代女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水龙吟(寄陆放翁) 呈陈总领五首 赠永嘉张相士 谒易司谏 沁园春·卢蒲江席上时有新第宗室 醉中寄王子林 小桃红/连理枝 在襄州作 寄吕英父 六州歌头(美人指甲) 游郭希吕石洞二十咏·深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谲而不正 包含濑的词语有哪些 轻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金字旁的字 比开头的成语 自理 金门绣户 走字旁的字 绞丝旁的字 臣字旁的字 买陂塘 乐极哀生 此处不留人,会有留人处 太平盛世 咨怨 及锋一试 鹿字旁的字 吴地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