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0:20: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20:20:43
砧杵谁家捣素秋,一声声度白萍洲。
玉关萧瑟红闺冷,两地看来一样愁。
谁家在捣制白色的秋米?那一声声敲打声传到了白萍洲。
玉关那边萧瑟凄凉,红闺之中冷清孤寂,
两地的情景看来都是一样的愁苦。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陆蕙芬(约1630年-约1700年),清代女诗人,生活在明清之际,因其诗作清丽脱俗、情感细腻而受到赞誉。她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女性的生活与情感,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闻砧二首》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时期,诗人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表现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离别的愁苦。
《闻砧二首 其一》是一首抒情诗,充分展现了诗人的细腻情感与深厚的思乡之情。开篇以“砧杵谁家捣素秋”引入,描绘了秋天捣米的情景,砧杵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家乡的日常生活。同时,诗人以“白萍洲”作为地理标志,暗示了自己与故乡之间的距离与隔阂。此时的清秋,劳作的场景与孤独的心情形成鲜明对比,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
接下来的“玉关萧瑟红闺冷”则将视角转向远方,诗人描绘了边关的凄凉与闺房的冷清,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与对生活无奈的叹息。整体来看,诗作通过生动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展现了秋天的景色与诗人内心的孤独,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绘和对两地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与对亲人的思念,突显了离别的愁苦与孤独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砧杵”指的是什么?
A. 书籍
B. 捣米的工具
C. 农具
“白萍洲”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离别
B. 思乡
C. 幽静
诗人的情感主要是?
A. 喜悦
B. 愁苦
C. 愤怒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